落明霞也点头:确实,往日坐在房中总觉得浑身乏力,如今活动活动,精神好多了。
苏老夫人满意地看着三个孙媳妇:好好好,年轻人就该多动动。你们看看我,年轻时下地干活,如今这把年纪了,身子骨还硬朗着呢。
说笑间,苏杭夫妇也到了。董蔓婧今日穿着一身淡紫色衣裙,发髻简单挽起,显得温婉大方。
三嫂今日气色真好。苏浅浅笑着打招呼。
董蔓婧微笑回应:这几日在药铺帮忙,虽然忙碌,但觉得很充实。
苏老爷子关切地问:杭儿,药铺生意如何?可还忙得过来?
苏杭恭敬回道:托祖父的福,生意很好。这几日每日接诊不下五十人,郑宁那孩子很是能干,帮了不少忙。
那就好。苏老爷子点头,行医济世是积德的事,你们要用心经营。
早饭后,苏杭夫妇照例前往药铺。今日候诊的人依然很多,其中一位衣着华贵的老者格外引人注目。
请问哪位是苏杭大夫?老者见苏杭出来,连忙上前。
在下便是。苏杭拱手。
老者低声道:老奴是二公主府上的管家。二公主近来身子不适,太医看了多次也不见好转。听闻苏大夫医术高明,特来相请。
苏杭与董蔓婧对视一眼,心知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请稍候,我准备一下便随您去。苏杭道。
董蔓婧轻声提醒:公主千金之躯,诊治需格外谨慎。
苏杭点头:我明白。
来到二公主府上,苏杭被引至内室。二公主萧锦墨约莫十七八岁年纪,面色苍白地靠在软榻上,眉宇间带着几分忧郁。
参见公主殿下。苏杭恭敬行礼。
苏大夫请起。萧锦墨声音虚弱,本宫这病缠绵数月,太医院开的药吃了不少,却总不见好。
苏杭细心为她把脉问诊,又详细询问了病症。最终断定是情志不舒导致的郁证,兼有脾胃虚弱。
公主此症,需疏肝解郁,健脾和胃。苏杭开了方子,又教了几个安神静心的穴位按摩法,除了服药,公主还需放宽心境,适当走动,莫要整日闷在房中。
萧锦墨闻言微微动容:苏大夫果然与众不同。其他太医只会让本宫静养,却不知整日闷着更添郁结。
三日后,二公主亲自派人送来谢礼,称病情大有好转。此事一经传出,同仁堂的名声更响,连宫中贵人也开始关注这家新开的医馆。
傍晚时分,苏杭夫妇回到苏府,将今日之事告知家人。
苏老爷子听后沉吟道:能为公主诊治是好事,但也要谨言慎行,莫要卷入是非。
苏浅浅却笑道:三哥医术高明,这是迟早的事。不过确实要小心,宫中关系复杂。
这时,郑宁匆匆来报:掌柜的,药铺外来了一位急症病人,症状怪异,伙计们不敢轻易诊治。
苏杭立即起身:我去看看。
董蔓婧也跟上:我与你同去。
来到药铺,只见一位年轻男子躺在担架上,浑身抽搐,口吐白沫。陪同的家人焦急万分:大夫,求您救救他,他突然就变成这样了!
苏杭仔细检查后,断定是癫痫发作。他立即施针救治,又让郑宁抓来镇定安神的药物。经过一番救治,病人的症状逐渐缓解。
多谢大夫!多谢大夫!病人家属连连道谢。
苏杭嘱咐道:此病需要长期调理,我开个方子,你们按时给他服药,平日注意莫要让他情绪过于激动。
送走病人,苏杭对董蔓婧感慨:医者之道,任重道远啊。
董蔓婧温柔地握住他的手:但求问心无愧。
一个月后,同仁堂已在京城站稳脚跟。苏杭不仅医术精湛,更难得的是医德高尚,对贫苦百姓常常减免诊费,赠医施药。郑宁在他的指点下,医术也大有长进,已经能够独立处理一些常见病症。
这日打烊后,苏杭特意留下郑宁:这些日子你进步很快,我打算正式收你为徒,你可愿意?
郑宁惊喜交加,当即跪下磕头:徒儿拜见师父!
苏杭扶起他:既入我门,当时刻铭记医者仁心。
徒儿谨记师父教诲。
夜幕降临,苏杭牵着董蔓婧的手走在回府的路上。夕阳的余晖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
蔓婧,谢谢你。苏杭轻声道,有你在身边,我觉得什么都不可怕。
董蔓婧靠在他肩上:能与你携手行医济世,是我此生之幸。
远处,苏府的灯笼已经亮起,温暖的光芒指引着归家的路。而对苏杭夫妇而言,他们不仅找到了彼此的归宿,更找到了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