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觉,苏浅浅睡得格外沉。或许是回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身心全然放松,直至日上三竿,她才悠悠转醒。窗外积雪的反光将房间映得透亮,空气中弥漫着安神的淡淡暖香。
知秋听得动静,轻手轻脚地进来伺候梳洗,笑着禀报:“小姐,老爷、夫人还有各位爷和老夫人都在书房候着呢,说是等您用了早膳过去说话。老夫人特意吩咐了,不让吵您,定要睡到自然醒才好。”
苏浅浅心中一暖,漂泊数月,归来仍是家人掌心宝。她也不急,慢条斯理地用了顿精致的早膳,一碗热腾腾的鸡丝粥下肚,四肢百骸都舒坦起来,这才裹了件厚实的银狐斗篷,踩着绵软的积雪,不紧不慢地往主院书房走去。
书房里,炭火烧得极旺,暖意融融。苏老爷子端坐主位,下首苏承光、苏靖和、苏屹安三兄弟,以及李氏、文氏、柳氏几位妯娌俱在,连苏老夫人也笑吟吟地坐在一旁。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红光,那是家业兴旺带来的底气与喜悦。见苏浅浅进来,目光齐刷刷落在她身上,充满了慈爱与显而易见的期待。
“祖父,父亲,母亲,各位伯父伯母,祖母。”苏浅浅解下斗篷,笑着行礼,被柳氏一把拉到自己身边的暖凳上坐下。
“快让我瞧瞧,在南边可养回来了?瞧着脸色是红润了些,就是这身子骨,摸着还是单薄。”柳氏摩挲着她的手,眼圈又有些发红。
“娘,我好着呢,南边吃食精细,养人。”苏浅浅柔声安抚,随即看向苏老爷子,“祖父,看大家这神色,必是有好消息要告诉我。”
苏老爷子抚须大笑,声若洪钟:“哈哈,好孙女,你回来得正好!咱们苏家,如今可是今非昔比了!”他率先开口,语气中是压抑不住的豪情,“你南下这大半年,咱们趁着势头,又陆陆续续收拢了不少上好的田地,如今只落雁城周边,咱们家的田地,已有整整两千亩!粮仓也新建了三十个,加起来足足五十个大仓,个个都是满的!”
两千亩!苏浅浅心中微震,这扩张速度远超她的预期。这意味着苏家在北地的农业根基已经雄厚无比。
不等她细想,苏承光紧接着汇报,声音洪亮:“纳塔城那边也顺利!托你那高产粮种的福,咱们的粮行口碑彻底打出去了。原先我们三兄弟一人守着一间铺子,如今,一人管着三间!整整九间粮行,遍布纳塔城内外!”
苏靖和补充道:“生意是好,就是忙得脚不沾地。不过心里痛快!”
苏屹安也笑着点头,显然对目前的局面极为满意。
这时,李氏接口,她如今掌管落雁城四间酒楼,气度愈发沉稳干练:“浅浅,咱们落雁城的酒楼生意也一直稳中有升。我瞧着城里富户人家办宴席的需求大,便让各家酒楼都拓展了承接婚宴、寿宴、各类聚会的业务,专门配备了人手和器具,反响极好,如今这部分的进项,都快赶上平日营收的三成了。”
文氏温婉一笑,接着说道:“诚意衣坊的生意也兴隆,咱们的衣裳做工好,用料实诚,口碑传开了,单子已经从去年冬天排到了今年春天,绣娘和裁缝们都在连夜赶工呢。”她并未提及南边的新料子。
柳氏也不甘落后,语气带着自豪:“我在纳塔城的第二家酒楼也开起来了,生意比第一家还好!如今两家店相互照应,算是站稳了脚跟。”
苏老夫人这时也笑着开口:“我那两间杂货铺和水果铺子,生意也还过得去,街坊邻居都照顾,客源也稳当。”
听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汇报着这大半年的辉煌战绩,苏浅浅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家族的蓬勃生机,让她深感欣慰,也觉得自己在外的一切奔波与冒险都是值得的。
然而,苏承光话锋一转,脸上兴奋稍敛,带上了一丝凝重:“不过,浅浅,眼下有个急事。今年北地冬天来得又早又猛,雪大风寒,百姓囤粮过冬的心思比往年都急切。咱们在纳塔城的九间粮行,存粮几乎是出一仓空一仓,如今已是供不应求。许多百姓天不亮就来排队,就为买上几斗粮。库存在飞速消耗,虽说落雁城这边还能调拨一些过去,但两地运输耗时,且咱们自家也要预留足够的存粮以防万一。长此以往,只怕……”
书房内的气氛因这话稍稍沉淀下来。粮食,是根基,也是最大的责任。一旦处理不好,引发抢购风潮或是粮价飞涨,苏家刚刚建立起来的声望可能受损,甚至引来官府的干预。
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苏浅浅,等待着她的决断。
苏浅浅沉吟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眸光沉静如水。这不仅仅是商业问题,更是民生问题,也是苏家树立仁商形象的契机。
她很快抬起头,条理清晰地下达指令:
“第一,限购稳价。纳塔城所有苏记粮行,即刻起,实行按户限购。每日每户根据人口数量,限购一定数额的口粮,确保最多数的家庭都能买到救命粮。同时,对外张贴告示,苏家粮行郑重承诺,在整个冬季,所有基础粮食品种,一分钱不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