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人引着他们来到城西一处清静又不失便利的街区。高墙环绕,朱漆大门略显斑驳,却依旧能看出昔日的恢弘气派。推开沉重的木门,映入眼帘的景象,让见多识广的苏承光、苏屹安,以及自认见识过现代豪宅的苏浅浅,都忍不住惊叹出声。
这哪里是宅院,分明是一座精心打造的园林府邸!
但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一路行去,五步一池,十步一景,绝非虚言。
绕过影壁,首先看到的是一方不大的莲池,虽是冬日,残荷听雨,别有一番韵味,池上架着小巧的石拱桥。穿过游廊,眼前豁然开朗,是一片开阔的庭院,奇石罗列,几株老梅正凌寒怒放,暗香浮动。庭院一角,倚着假山,又有一汪清浅的活水池,锦鲤嬉戏,水声潺潺。
沿着青石板路深入,院落层层递进,各有主题。有翠竹掩映的“潇湘馆”,有遍植兰草的“幽兰榭”,有以松柏为主的“听松院”,还有一座建在水上的“观鱼亭”,通过九曲回廊与岸边相连。每一步,目光所及,皆是一幅精心勾勒的画卷,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宅子的主体建筑更是考究。前后竟有五进之多!厅、堂、楼、阁、轩、斋、馆、舫,一应俱全。正厅宽敞明亮,可容纳数十人宴饮;东西厢房众多,且都带有小巧的耳房或独立的小院,足够每个小家庭乃至每个哥儿分配到一个清静独立的院落;后院更是有专门的女眷楼和一座三层高的藏书阁,视野极佳;下人们的住处也规划得井井有条,与主院既分离又方便伺候。后花园更是极大,有亭台,有溪流,甚至还有一小片可以耕种的土地!
“这……这宅子也太好了!”苏屹安看得眼花缭乱,喃喃道。苏承光也是连连点头,这宅子的规模和精致程度,远超他们的预期。
苏浅浅更是满意得不得了。这宅子不仅大,格局好,景致美,更重要的是那种沉淀下来的气韵和那个“首富发家”的好彩头!她仿佛已经看到哥哥们在藏书阁里刻苦攻读,奶奶在花园里赏花,伯母婶娘们在各自院里打理生意,而自己……可以在某个临水的亭子里,继续她的“躺平”大业!
“就它了!”苏浅浅当场拍板,小脸上满是决断。
苏承光和苏屹安虽然觉得价格确实高昂,但看着女儿,侄女,如此喜欢,再想想这宅子的确配得上如今苏家的门第和未来的发展,便也没有异议。
消息传回清溪村,苏家众人听闻宅子的情况后,无不欣喜激动。苏老爷子亲自来看过之后,也是抚掌大笑:“好!好宅子!配得上我苏家的儿郎!买!”
交易进行得异常顺利。苏家如今财大气粗,一次性付清了房款,拿到了地契房契。那“雁州首富旧宅”的名头,也让苏家上下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和信心。
接下来的日子,苏家上下忙得脚不沾地。清理新宅,购置新的家具摆设,打包行李……清溪村的村民们得知苏家要举家搬往城里,虽有不舍,但更多的是羡慕和祝福。苏家留下了足够的银钱和人手(苏河及几个忠仆)照看田庄和村里的宅子,承诺会时常回来。
选了一个黄道吉日,苏家庞大的车队,在村民们的目送下,浩浩荡荡地驶离了清溪村,驶向了他们新的起点——落雁城那座五步一池、十步一景的园林大宅。
搬迁的过程虽然繁琐,但当所有人在新宅安顿下来后,那份喜悦和满足感难以言表。苏家兄弟们各自拥有了梦寐以求的独立书房或小院,兴奋地规划着如何布置;苏老夫人看着开阔雅致的花园,笑得合不拢嘴;李氏、柳氏、文氏也对各自宽敞的院落十分满意;下人们也住得比以前更加舒坦。
苏浅浅站在那座三层藏书阁的顶层,推开窗户,俯瞰着这座属于苏家的、如同园林般的宅院,远处是落雁城繁华的街景。
嗯,明天就去那个观鱼亭试试围炉煮茶,应该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