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一品豆妃 > 第295章 豆香盈庭盛世景

第295章 豆香盈庭盛世景(1 / 1)

摄政王府,昔日的安王府,如今已是整个大周王朝实际上的权力中枢。府邸规制虽未变,但门庭若市,往来皆是一二品大员、封疆大吏,气象远比以往更为恢弘。然而,在这权力交织的府邸深处,却有一方天地,始终保持着独特的宁静与雅致。

清晖院内,春深似海。几株西府海棠开得正艳,粉白的花朵簇拥枝头,如云似霞。院角新辟出的一小块花圃里,几株精心培育的咖啡幼苗已然吐露新绿,与周围的名贵花木相映成趣。这是苏碗的试验田,她试图让这异域之豆,在王府的土壤里也能生根发芽。

书房窗明几净,苏碗正伏案疾书。成为护国夫人后,她并未安享尊荣,反而更加忙碌。王府庞大的中馈需她打理,日益壮大的苏记商业帝国需她掌舵,而更多的心力,则投入到了她新近创办的“咖啡艺塾”之中。

这所艺塾设在京城西郊,远离喧嚣。其初衷,本是苏碗想系统地传授咖啡的种植、烘焙、冲泡技艺,为苏记培养更多专业人才。然而在萧景致的支持下,艺塾的规模与目标远远超出了最初的设想。

“王妃娘娘,艺塾首批一百二十名学子,已于昨日完成甄选。其中贫寒子弟八十人,女子四十人,皆已安排入住学舍。”陈明如今已是苏碗在京城的总管事,此刻正恭敬地汇报着。

苏碗放下笔,接过名册细细翻阅:“很好。课程设置需再细化,除咖啡技艺外,账目核算、商铺经营、货殖之道亦需开设。另外,延请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夫子,教授基础文理,明事理,方能走得更远。”她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要培养的,是能真正立足社会、甚至改变自身命运的人才。

“是,娘娘考虑周全。”陈明由衷敬佩,“只是……招收女子入学,外界恐有非议。”

苏碗抬眸,目光清亮而坚定:“女子为何不能习得一技之长,自立于世?我既能站在此处,她们为何不可?非议由他去,我等但行正道即可。”

她的坚持,很快便见到了成效。艺塾的开办,不仅在民间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开明士绅纷纷捐资捐物,就连皇帝陛下听闻后,也特意从内帑拨出一笔款项,以示支持。摄政王与护国夫人兴学育才、不拘一格的名声,更为他们赢得了广泛的民心。

与此同时,“豆妃阁”也已不再是单纯的饮子铺。三层楼阁,飞檐斗拱,已成为京城最具盛名的文化雅集之地。一楼依旧对外开放,售卖各色咖啡、点心;二楼设为雅座,供文人墨客品茗交流;三楼则不定期举办诗文会、书画展、香道品鉴,甚至有时还会有些关于海外风物、算学格物的新奇讲座。苏碗时常会亲临于此,与来自天南地北的学子、商人、甚至异国使者交谈,其广博的见识与开阔的胸襟,令无数须眉折腰。

这一日,萧景致难得处理完朝政,早早回府。踏入清晖院,便见苏碗正坐在海棠树下的石凳上,面前摊开着艺塾的设计图稿,眉宇间带着一丝思索后的疲惫,却也洋溢着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光彩。

他挥手摒退左右,悄然走到她身后,伸手轻轻按上她的太阳穴。

苏碗先是一惊,嗅到那熟悉的龙涎香气,随即放松下来,向后靠在他身上,闭目享受这难得的温情。

“又在为艺塾的事劳神?”他声音低沉,带着心疼。

“嗯,”苏碗轻应,“想着如何能让课程更实用些。另外,江南来信,新辟的咖啡园长势良好,我在想,或许可以在那边也设一处艺塾分院……”

她絮絮地说着接下来的规划,眼眸中闪烁着理想的光芒。萧景致静静听着,心中满是骄傲与满足。他的王妃,从未被困于后宅一方天地,她的视野与抱负,与他一样,装着这万里江山与黎民百姓。

“你都依你。”他柔声道,“只是别太累着。如今四海升平,漕运畅通,海运初开,苏记的商船已能远航至佛郎机(泛指欧洲),带回无数奇珍异宝,也带去了我们的丝绸、瓷器和咖啡。你这‘豆妃’之名,可是真正的声播海外了。”

苏碗闻言,展颜一笑,如海棠绽放:“若非王爷在朝中革除弊政,鼓励商贸,修路开港,苏记纵有通天之能,也难以将豆香送至万里之外。说到底,是王爷开创了这前所未有的盛世。”

夕阳的余晖透过花枝,洒在两人身上,温暖而宁静。远处隐约传来孩童的嬉笑声,是永嘉郡主又跑来请教“账目难题”了。如今的永嘉,虽依旧活泼,却也多了几分沉稳,在苏碗的悉心教导下,已渐渐能独当一面。

萧景致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又望向书房桌案上那堆积的、关乎国计民生的奏章与苏碗那些充满奇思妙想的计划草图,只觉得内心被一种巨大的充实感和幸福感所填满。江山稳固,社稷安康,知己在侧,后继有人。作为一个男人,一个掌权者,夫复何求?

“碗儿,”他低声唤她。

“嗯?”

“遇见你,是本王一生之幸。”

苏碗没有回答,只是将手轻轻覆在他的手背上。一切尽在不言中。

暮色渐合,王府各处次第亮起灯火。那独特的、醇厚的咖啡香气,依旧每日准时从清晖院的小厨房弥漫开来,萦绕在摄政王府的每一个角落,如同一种无声的宣告,见证着这个由他们亲手开创的、包容并蓄、生机勃勃的黄金时代。这豆香,早已超越了饮品本身的范畴,成为了一个传奇的符号,铭刻在历史的画卷之中。而他们的故事,也如同这历久弥新的豆香一般,必将随着奔腾不息的时代洪流,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