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离京后,苏碗在宗室内的声望悄然提升。她并未因此懈怠,反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苏记与王府事务的平衡中。王府中馈已理顺,她便开始着手推进搁置已久的商队计划。
“商漕并行”新政推行顺利,漕运效率提升,沿途关卡手续也大为简化,正是组建商队、开拓西北商路的大好时机。苏碗与萧景致商议后,决定以苏记的名义,联合几家信誉良好、实力雄厚的商号,共同组建一支大型商队,首航目标便是西北重镇——西凉州。
商队货物,以苏记的咖啡豆、咖啡香膏、“一品豆妃”点心(特制了耐储存的款式)为主,辅以江南的丝绸、瓷器,以及京城的一些精巧玩意儿。同时,苏碗也打算借此机会,从西北带回当地的皮毛、药材、玉石等特产。
此事千头万绪,从货物筹备、人员选拔、路线规划,到与沿途官府、驿站打点,乃至商队护卫的聘请,皆需周密安排。苏碗虽不必事事亲为,但关键决策仍需她拍板。她白日处理王府事务,晚间便与陈明等苏记核心管事商议商队细节,常常忙至深夜。
萧景致见她辛苦,心疼道:“何必如此急于一时?商队之事,可徐徐图之。”
苏碗却摇摇头,目光坚定:“王爷,时机稍纵即逝。如今新政方行,各方阻力最小,正是开拓的最好时机。待到利益格局固化,再想介入,便难上加难。况且,”她看向他,“西凉州乃边关要冲,商贸繁荣,亦能收集到许多朝廷难以触及的讯息。这支商队,或可成为我们在西北的耳目。”
她竟已想到这一层!萧景致心中震动,看着她烛光下显得愈发清亮睿智的眼眸,不由叹道:“是本王思虑不周了。你所言极是。”他握住她的手,“需要本王如何相助?”
苏碗嫣然一笑:“王爷只需借我几名熟悉西北地理、通晓边关情势的幕僚,再予我一纸手令,方便商队沿途与地方官府接洽即可。其余商事,苏记自己来办。”
她不愿过分依赖他的权势,要保持苏记的相对独立性和商业本色。萧景致明白她的心思,点头应允。
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苏碗亲自面试了商队的领队和几名核心护卫,皆是经验丰富、忠诚可靠之人。货物分批装船,通过漕运先运至江北枢纽,再换驼马队西行。
临行前夜,苏碗在书房最后一次核对商队路线图与货物清单。萧景致走进来,将一枚小巧的玄铁令牌放在桌上。
“这是?”苏碗拿起令牌,触手冰凉,上面刻着复杂的云纹和一个小小的“安”字。
“本王的贴身令牌。”萧景致道,“持此令牌,可调动沿途安王府暗卫,在危急时刻,或可保商队无虞。非到万不得已,不可轻用。”
这无疑是给了商队一道最强的护身符。苏碗心中暖流淌过,将令牌小心收好:“多谢王爷。”
“一路小心。”萧景致看着她,目光深沉,“早日归来。”
数月后,商队自西凉州传回第一批消息:货物畅销,尤其是咖啡与香膏,深受当地贵族与往来商旅喜爱;顺利收购了大量优质皮毛与药材;更重要的是,领队凭借敏锐的观察和巧妙的手段,确实带回了一些关于边关部落动态、西域商路情报的有价值信息。
首战告捷!
苏碗看着信报,唇角扬起舒心的笑容。这条商路的打通,不仅意味着巨大的商业利益,更意味着她的视野和影响力,已随着驼铃声,延伸向了更遥远的边疆。
豆香不仅萦绕王府,更将随着商队的足迹,飘向更广阔的天地。而她苏碗,作为安王妃和苏记东家,正在这个王朝的经济与政治版图上,刻下属于自己的、越来越清晰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