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 第134章 御书房君臣议对策 不良人暗夜织罗网

第134章 御书房君臣议对策 不良人暗夜织罗网(2 / 2)

“朕给你派个帮手。若再无所获,两罪并罚!”

“臣…遵旨!”李君羡与侯君集对视一眼,两人眼中皆露出凝重之色。

长孙无忌此时缓缓开口:“陛下,明暗双线虽定,然市井舆论亦不可小觑。流言如刀,杀人无形。除官方告示外,或可让一些民间有威望者,如高僧大德、有名望的儒生,甚至…平康坊的那些都知大家,也帮着说说话。百姓信他们,有时甚过信官府。”

李世民颔首:“辅机此议甚好,此事便由你去安排。”

“臣遵旨。”

魏征却冷哼一声:“堵不如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归根结底,还是朝廷自身有隙可钻!若官仓看守严密,何来失火?若赈济及时公平,灾民何至于被轻易煽动?若吏治清明,官员无把柄可抓,又何惧流言中伤?望陛下彻查之余,亦当自省!”

李世民被说得脸色一阵青白,却知魏征所言在理,只得摆摆手:“朕知道了。诸卿且按议定方略去办吧!朕要看到成效!”

“臣等告退!”众臣行礼,鱼贯退出御书房,各自心头沉重,皆知一场风暴已然来临。

与此同时,长安城一处隐秘的民居内。

油灯下,袁天罡看着手中一枚小小的铜钱令牌,上面刻着扭曲的“不良”二字。李淳风坐在他对面,正在飞速地翻阅着一些零散的纸片——上面记录着百骑司都未能察觉的市井琐闻。

“帅爷,各方零散信息汇总,”李淳风抬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永丰仓失火前夜,更夫老胡曾见两个黑影潜近,其中一人身上有浓烈火油味,似是西市‘王记油坊’的次等火油。”

“锦绣阁起火当日,其隔壁酒肆的伙计曾与一陌生更夫撞个满怀,记得那人手背有一道疤,不像常年打更之人。”

“灾民营地投毒水井附近,虽未抓到现行,但根据红棍兄弟尾随,那两名投毒者最后消失在了延寿坊一带。”

“市井谣言最初版本,几乎同时从平康坊‘听雨楼’、西市‘王元宝绸缎庄’附近的几个闲汉头子口中传出。”

“刺杀周县尉的两名刺客,身手矫健,对长安巷道极其熟悉,撤离时用了江湖下九流的藏匿手法,绝非普通军士。”

袁天罡默默听着,手指在桌面上轻轻划动,仿佛在推演什么。片刻,他沙哑开口:“线索虽杂,却皆有指向。火油、绸缎庄、闲汉、江湖手法、延寿坊…以及能同时调动这些资源,并能精准利用灾民营地换防间隙、熟知官员行程的幕后之人…”

李淳风眼神一凛:“帅爷的意思是…并非单一势力,而是…有朝中之人,勾结了长安豪商,并动用了见不得光的江湖力量?”

袁天罡缓缓点头:“而且此人或此势力,能量不小,对朝廷、对长安、乃至对江湖,都颇有影响。其目的,绝非求财那么简单。”

他站起身,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将这些线索,尤其是关于王记油坊、王元宝绸缎庄、延寿坊可疑人物、以及那个手背有疤的假更夫、听雨楼和那几个闲汉头子的信息,用我们的方式,匿名递给侯君集和李君羡。他们现在像无头苍蝇,需要一点指引。”

“那幕后之人…”

“继续深挖。动用一切道门和市井的关系网,查清楚延寿坊那片,是谁的产业?王元宝一个商人,背后站着谁?那些江湖人,听命于哪个帮派或是哪个府上的‘暗刃’?记住,我们是主上的暗眼,是秦族的耳朵。在主公发话之前,我们只需看清,不必动手。”

“明白!”李淳风重重点头。

袁天罡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面具下的目光幽深如古井:“山雨欲来风满楼…这长安城的水,比我们想的还要深。也好,且看这浑水里,最终能摸出怎样的大鱼。”

数张无形的网,在这一夜,由明处的朝廷和暗处的不良人,同时撒向了波涛暗涌的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