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灵家的生活条件,在这一年发生了巨大改变。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她父亲的聪明头脑。
李灵父亲看准水泥厂车队承包,他果断决定承包。
他拉一车水泥,厂里就付给他一车水泥的钱。
从此之后,老三不再依赖厂里那微薄的固定工资。
他而是通过运输水泥,获得脚钱(车费)来维持生计。
所以,老三的收入比起过去翻了几倍。
由于老三有钱了,整个李家人的亲戚都跟着沾光,所以,现在整个李家亲戚都对老三高看一眼。
在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中期这段时间,可谓是李家最为辉煌的时刻。
然而,正是在这个看似辉煌的时期,却也隐藏着李家走向衰落的伏笔。
老大通过开铲车这一工作,成功地让自己的小家庭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他辛勤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而老二更是令人刮目相看,他不惜花费重金购置了一台解放141货车。
他还辞去了厂里的工作,选择了停薪留职,全身心地投入到个体运输行业中。
他凭借着勇气和决心,以及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
老二很快就在这个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自然赚得盆满钵满。
老四这个人虽然能力一般,但好在他有个好父亲,他顺利地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在厂里当上了一名电工。
老六呢,现在也在水泥厂里工作,他每天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生活的很惬意。
要说变化最大的,还得是李德发。
老五的突然离世对他打击很大,这些年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辞去厂里的工作,办理病退。
就在大家以为李德发已经彻底倒台的时候!
李德发却在退休后,走向了人生的另一个巅峰。
李德发可不是个能闲得住的人,他虽然现在待在家里。
但也没闲着,他而是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动态和发展。
他凭借着头脑聪明,嗅觉敏锐。
他很快就发现,国家现在对个体户非常支持。
于是,他毅然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砸掉铁饭碗,下海捞金的人。
就这样,李德发开始承包盖房子时的水电工程。
他凭借着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良好口碑,他干的工程越做越多,越做越大。
仅仅一年的时间,他的人生便走上了巅峰。
李德发的成功,让他很快成为,梅城数一数二的有钱人。
李家人的生活,成为了众人羡慕的对象,他们家成了很多人的向往。
而就在这时,上了三年级的李灵发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她发现只要母亲上夜班,那父亲必然会不在家,这样的情形,让她开始好奇父亲去哪里?
于是,她每次看着父亲出门后,她就悄悄的跟在父亲身后。
但每一次,她都跟丢了父亲,因为父亲出门总是骑着自行车,她又怎么能跑过自行车呢!
后来,李灵终于想到一个好主意,那就是父亲再让她睡觉的时候,她无论如何也不肯睡觉。
这样,她父亲就不会离开家。
老三由于今天工作不多,所以,他早早就下班回了家。
而高燕华因为上四点班,她下午三点半就走了,她下班回来就是半夜十二点钟了。
晚上六点钟,正是大家吃晚饭的时间。
由于母亲不在家,李灵和父亲去了奶奶家吃的晚饭。
如果父亲不跟着李灵一起去奶奶家吃饭,李灵自己一个人是不会去的。
因为,李灵害怕奶奶那种厌恶的眼神,死死的盯着自己。
即便李灵不敢夹菜,但仿佛她吃一口白米饭,奶奶都心疼的直掉渣儿。
她每每看到奶奶那种眼神,她便一口饭也吃不下去。
但如果父亲和爷爷在饭桌上,奶奶就会拿李灵当空气,完全不看她一眼。
吃过晚饭后,李灵就开始写作业了。
而此刻父亲却坐立不安,他一会去外屋地喝点水,一会又去院子里走一圈。
他每一次进屋后,他还会时不时的看向墙上的挂钟。
当然父亲的举动,李灵都看在了眼里。
她表面上是坐在炕桌旁写作业,而她却一直盯着父亲。
她怕自己一不留神父亲就会跑了。
老三再一次看向墙上的挂钟后,他又看了看坐在炕上写作业的女儿,他犹豫一下后,他问女儿,“儿子(李灵爸爸对李灵的称呼),爸带你出去吃饭啊?”
“我们不是才吃过饭吗?”李灵放下手中的笔,她转过身问父亲。
“不远,就是前面大户(药厂的称呼)那里的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