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赔偿问题(2 / 2)

“贾大娘,您冷静点。”李主任叹了口气,推了推眼镜,“这是厂里的统一规定,不管是谁,都是这个标准,我也做不了主。”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啊!”贾张氏急得眼圈发红,声音也提高了八度,“我儿子在厂里干了这么多年,兢兢业业,最后把命都丢在了这儿,你们就给400块钱?你们忍心让我们一家老小饿死吗?”

马德山连忙拉住贾张氏,对李主任说:“李主任,贾大娘说得也有道理,贾家确实困难,秦淮茹还怀着孕,后续生孩子、养孩子都要花钱。您看能不能再通融一下,多补贴点?”

李主任面露难色,摇了摇头:“马师傅,不是我不通融,厂里的制度摆在这儿,我要是给贾家多开了口子,其他人要是有意见,我没法交代。不过,考虑到秦淮茹怀孕的特殊情况,厂里还有个安排:等她生完孩子,出了月子,就可以来厂里的后勤部门上班,做些轻巧活,工资按正常标准发;在这之前,每个月给她补贴20块钱,保障基本生活。”

20块钱的月补贴,加上后续的工作,确实是厂里能给出的最大让步了。

马德山心里盘算着,这已经比一般情况好了不少,想劝贾张氏见好就收。

可贾张氏还是不依不饶:“20块钱太少了!三个孩子加两个大人,怎么够吃?李主任,您再想想办法,多给点,哪怕再给100块也好啊!”

她缠着李主任哭诉,从贾东旭小时候的苦,说到现在家里的难,翻来覆去就是想多要些赔偿。

李主任被缠得没办法,又实在同情贾家的遭遇,沉默了片刻,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悄悄塞给贾张氏:“贾大娘,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心意,100块钱,您拿着,别声张。厂里的规定真的不能破,您就别再为难我了。”

贾张氏捏着信封,能摸到里面厚厚的纸币,心里的火气瞬间消了大半。

她知道,李主任已经仁至义尽,再闹下去也不会有更多好处,反而可能连这点额外的补贴都没了。

她擦了擦眼睛,点了点头:“那……谢谢李主任了,给您添麻烦了。”

事情就这么定了。

签完赔偿协议,贾张氏揣着400块钱的抚恤金和100块钱的私下补贴,跟着马德山走出了轧钢厂。

一路上,她紧紧攥着口袋里的钱,手指都捏得发白——这500块钱,加上每月20块的补贴,就是这个破碎家庭未来几年的全部依靠了。

回到四合院,贾张氏把钱小心翼翼地锁进箱子里,对着秦淮茹说了厂里的安排。

秦淮茹听着,没有太多表情,只是点了点头。

她知道,往后的日子,就像贾张氏说的那样,只能忍着、熬着,靠着这微薄的赔偿和补贴,带着三个孩子,在这四合院里艰难地活下去。

1961年的寒冬,贾家没有了男人的支撑,却靠着一场婆媳约定和一笔带着人情味儿的赔偿,勉强找到了一条生路。

贾张氏的“恶婆婆”人设即将上线,秦淮茹的“好儿媳”之路也注定布满荆棘,但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她们只能咬着牙,在风雨飘摇中,一步步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