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钓鱼(2 / 2)

“柱子,你的手艺已经够好了,但做菜如做人,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

郭师傅一边吃着麻婆豆腐,一边叮嘱道,“不管到了哪个级别,都不能偷懒,食材要新鲜,火候要精准,心思要纯粹,这样做出来的菜才有人情味。”

何雨柱点点头,把师傅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师傅不仅教他手艺,更教他做人,这份情谊,他一辈子都不会忘。

除了上班和看师傅,何雨柱的生活里还有一项重要的消遣——和哥哥何雨阳一起去钓鱼。

这钓鱼的爱好,还是何雨阳带起来的。

何雨阳平日里工作繁忙,神经总处于紧绷状态,偶然一次在系统签到时,获得了两支高品质的钓鱼竿,材质坚韧,手感顺滑,还附带了配套的鱼线、鱼钩和浮漂。

他想着弟弟平日里也辛苦,便提议周末一起去郊外的河边钓鱼,放松放松心情。

何雨柱本就爱玩,一听钓鱼,立刻来了兴致:“行啊哥!我早就想试试钓鱼了,就是没趁手的家伙事儿!”

于是,每个月总有那么一两个周末,兄弟俩会骑着自行车,带着那两支签到换来的钓鱼竿,直奔郊外的清河。

河边草木葱郁,河水清澈,微风拂过,带着水汽的清凉,让人瞬间忘却了城市的喧嚣和工作的疲惫。

何雨阳选好钓位,熟练地调配鱼饵、穿线挂钩,动作沉稳利落。

何雨柱则在一旁学着哥哥的样子忙活,偶尔笨手笨脚地缠了线,引得何雨阳失笑,他自己也嘿嘿直笑,然后虚心请教。

“哥,你这鱼竿哪儿买的?手感也太好了吧!”何雨柱握着鱼竿,忍不住赞叹道,鱼竿的重量恰到好处,握在手里稳稳当当,连甩竿都省了不少力气。

何雨阳一边调整浮漂,一边随口说道:“不是买的,找别人到换来的,正好两支,咱们兄弟俩一人一支。”

“倒换还能换这好东西?哥你运气也太好了!”何雨柱眼里满是羡慕,甩竿将鱼钩抛入水中,盯着水面上的浮漂,神情专注。

河边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和偶尔的鸟鸣。

兄弟俩并肩而坐,不怎么说话,却有着无需言说的默契。

有时浮漂一动,何雨柱立刻兴奋地喊:“哥!有鱼上钩了!”然后手忙脚乱地提竿,若是钓上一条小鱼,便笑得合不拢嘴;若是脱了钩,便懊恼地拍一下大腿,然后重整旗鼓。

何雨阳则沉稳许多,总能精准把握提竿的时机,钓上的鱼也比何雨柱的大不少,偶尔还会把自己钓的鱼分给弟弟。

“哥,你说这日子真好啊。”一次钓鱼间隙,何雨柱看着远处的河水,由衷地感慨道,“有份安稳的工作,能做自己喜欢的菜,还能跟你一起钓鱼,比啥都强。”

何雨阳转过头,看着弟弟脸上满足的笑容,也笑了:“是啊,安稳就是福。好好干,以后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夕阳西下时,兄弟俩收拾好鱼竿,带着满满的收获(有时是几条鲜鱼,有时只是满心的放松),骑着自行车往回走。

路上,何雨柱叽叽喳喳地说着钓鱼时的趣事,何雨阳偶尔应和几句,夕阳把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温暖而惬意。

1955年的四合院,安稳和睦;何家兄弟的生活,踏实顺遂。

三位大爷的掌控,没有影响到何家的日子;反而让何雨阳和何雨柱能更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而那两支签到换来的钓鱼竿,不仅承载着兄弟俩的闲暇时光,更见证着他们之间深厚而温润的情谊,在岁月的长河里,静静流淌,愈发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