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再回北平(2 / 2)

“何司令!您回来了!”老周看到何大清,激动地迎了上来。

走进院里,石榴树长得更加茂盛,葡萄藤爬满了屋檐,曾经被日军、国民党军破坏的痕迹早已被修复。

何大清走到自己曾经住过的北房,推开门,屋里的家具依旧摆放整齐,墙上还贴着何雨阳、何雨柱小时候画的画。“这些年,我们一直照着您的嘱咐,把家里收拾得好好的,就等着您回来。”老周说。

何大清摸着熟悉的炕沿,眼眶微微湿润。他知道,很快,吕清心和孩子们就会从热河赶来,一家人终于能在这座老宅里团聚,再也不用分开。

独立师的师部,被设在了北平城内的一座旧王府里。何大清将师部的工作重点,从“作战”转向“建设”——他组织战士们参与北平的城市修复,帮助百姓修补被战火毁坏的房屋;派出懂技术的战士,协助工厂恢复生产,确保北平的物资供应;还挑选出文化水平高的战士,到学校担任辅导员,给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

每天清晨,何大清都会骑着自行车,在北平的街头巡查。

他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工人师傅们正在搭建开国大典的主席台;看到长安街上,战士们正在认真地巡逻;看到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期待,心里充满了自豪——他知道,自己正在参与一件改写中国历史的大事,正在守护一个崭新的国家。

期间,上级领导多次来到独立师视察,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何大清同志,你们的部队不仅能打仗,还能搞建设,为北平的稳定和开国筹备做出了重要贡献!”何大清则始终保持着谦逊:“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只要能为新中国出一份力,我们义不容辞。”

5月初,吕清心带着何雨阳、何雨柱、何雨水来到了北平。一家人在四合院团聚的那天,何雨阳和何雨柱已经长成了14岁的少年,何雨水也6岁了,扎着小辫子,怯生生地喊着“爹”。何大清抱着孩子们,看着吕清心温柔的笑脸,心里满是幸福——12年的颠沛流离,终于换来了此刻的团圆,换来了和平的生活。

“以后,咱们就在北平安家,再也不分开了。”何大清对家人说。吕清心点点头,眼里满是泪水——她知道,这和平的日子来之不易,是丈夫和无数战士们用生命换来的。

随着开国大典的日子越来越近,北平的安保工作也进入了紧张的冲刺阶段。

何大清率领独立师,与其他部队密切配合,对北平市区进行了全面的排查,粉碎了国民党特务的多次破坏阴谋,确保了城市的安全稳定。

9月底的天安门广场,已经布置得焕然一新。何大清带着战士们,在广场周边进行最后的巡逻,看着主席台上鲜艳的五星红旗,看着广场上等待开国大典的百姓们,心里充满了期待。

他想起了1937年在热河的艰难岁月,想起了南京大屠杀的血海深仇,想起了南下讨蒋的浴血奋战——所有的苦难,都将在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师长,您说开国大典那天,会很热闹吧?”一名年轻的战士问。何大清笑着说:“会的,会很热闹。到时候,全中国的百姓都会看着北平,看着天安门,看着咱们的新中国诞生。咱们一定要守好这里,让开国大典顺利举行,让全中国的百姓都能看到胜利的希望。”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礼炮声在北平上空响起。何大清率领独立师的将士们,整齐地列队在天安门广场两侧,守护着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当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何大清和将士们齐声敬礼,眼中满是泪水——这是他们12年浴血奋战换来的胜利,是无数同胞用生命换来的和平。

礼炮声中,何大清仿佛看到了南京大屠杀中逝去的同胞,看到了热河根据地并肩作战的战友,看到了北平四合院里等待团圆的家人。

他知道,新中国的成立,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还有更美好的生活要去建设。

开国大典结束后,何大清回到了四合院。吕清心和孩子们早已做好了饭菜,等着他回来。

何雨阳兴奋地对他说:“爹,今天的开国大典太壮观了!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为新中国做贡献!”何大清摸了摸孩子们的头,笑着说:“好,爹等着你们长大,一起建设咱们的新中国。”

夜色中的北平,灯火璀璨。何大清站在四合院的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满是安宁。

12年的战火岁月已经过去,和平的日子已经到来,而他将继续守护着这座城市,守护着这个国家,守护着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