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蓝色光晕悄然裹住他的身影,下一秒,山林的潮气就换成了北平夜里特有的、混着煤烟和草木香的空气。
胡同里静悄悄的,只有蛐蛐在墙根下低鸣,远处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梆——梆——”,慢悠悠的,衬得夜更静了。
何大清贴着墙根走,脚步放得极轻,路过熟悉的院门时,忍不住往里瞥了一眼——那是易中海以前的家,如今院门挂着把铜锁,门框上的春联都褪了。(何雨阳回去跟妈妈睡去了)
他加快脚步,走到自家院门前,果然如他想的那样,院门虚掩着,留了一道缝。
轻轻推开门,院子里的石榴树在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石桌上还放着吕清心白天晒的衣裳,叠得整整齐齐。屋里透出微弱的灯光,是堂屋的油灯还亮着。
何大清放轻脚步走到窗边,撩起窗帘一角往里看——吕清心正坐在灯下做针线,手里缝着一件小褂,看尺寸是给何雨柱做的。
她的头发松松挽着,额前落着几缕碎发,灯光映在她脸上,温柔又安静。里屋的炕上,何雨阳搂着弟弟何雨柱睡得正香,小脸上还带着笑,不知道梦到了什么。
“回来了?”吕清心突然抬头,正好对上他的目光,眼里没有惊讶,只有释然的笑意,“我就知道你今晚可能会回来,灯一直没灭。”
何大清推门进去,声音压得很低:“没吵醒孩子吧?”他走到炕边,看着两个孩子熟睡的模样,伸手轻轻摸了摸何雨阳的头,小家伙咂了咂嘴,翻了个身,看了一眼儿何大清,继续睡了。
“没呢,雨阳今天跟我说,想爹做的红烧肉了。”吕清心放下针线,给她倒了杯温水,“你这一去快半个月,家里都好,你放心。对了,自从易中海死后,这四合院可消停多了。”
何大清想起以前易中海在时,院里总少不了鸡毛蒜皮的争执,易中海还总爱当“和事佬”,结果越搅越乱。如今没了他,倒真应了“眼不见心不烦”,四合院反倒有了家的样子。
“那就好,我还担心家里没人照应,会出什么事。”何大清松了口气,喝了口温水,暖意从喉咙传到心里。他想多坐会儿,可想到营地还等着他,又看了眼怀表——已经半夜了,必须赶在天亮前回去。
“我得走了,队里还等着部署明天的伏击。”何大清起身,走到炕边又看了看孩子,“你照顾好自己和孩子,等打退了鬼子,我就回来,给你们做红烧肉。”
吕清心点点头,眼里没什么不舍的抱怨,只有理解:“你在外头注意安全,别太拼。家里有我,你放心。”
她送他到院门口,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胡同口的夜色里,才轻轻关上门,转身回屋——油灯还亮着,等着她继续缝完那件小褂。
何大清再次启动传送卷轴时,心里满是踏实。家里安稳,四合院消停,这就是他拼命打鬼子的意义。
等把鬼子赶出中国,他一定要好好守着这个家,守着这满院的安静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