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年十月,满朝文武翘首以盼的皇嗣大军终于降临——整整十一位皇子,轰动朝野!
皇后生下五皇子永琮,贵妃高曦月生七皇子永璋,纯贵人得八皇子永榕,嘉贵人一举得两子:九皇子永铖和十皇子永瑜。舒贵人生十皇子永玥,贤妃诞下十一皇子永璂与十二皇子永璟。而令贵人魏嬿婉更是惊人地生下三胞胎:十三皇子永琰、十四皇子永荃、十五皇子永璘!
皇帝子嗣瞬间爆满,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弘历也终于摆脱了被全民催生的噩梦。
乾隆六年的喜事还不止这一桩。这一年科举放榜,女校学生成绩耀眼——112名进士中,女子占10人,张廷玉的孙女更以惊人才华摘得探花,被弘历亲点入翰林院。
同年,大清女校在各省遍地开花,招生范围放宽至平民女子,通过智力测试即可免费入学。大清男校也应官员的呼吁中热烈筹建,招生标准与女校相同。
各类专门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业部设农业学堂,工部办工业学校,兵部建军事学院,商部推商业学堂,礼部兴礼仪学院……六部纷纷下场,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民间办学热情也随之高涨。商人们为拓展商业版图,自发创办语言学校、纺织学堂、船舶学院……“技能培训”风靡全国。
学习之风席卷大清。哪怕是最普通的农户,也会送孩子上官府办的“扫盲班”;稍有余力的家庭,更是挤破头要把子女送进官办学校——读书改命,已成共识。
自此,这个弘历改写的大清,踏上了和原世界线截然不同的快车道。
之后几十年,完成“生娃KpI”的弘历全身心扑在朝政上,和他爹雍正一样,每天只睡两三个时辰,其余时间全是工作时间。
他的勤政将大清推向前所未有的巅峰。至其退位时,大清疆域已翻倍,人口翻了几番,真正实现了“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
也许是因为他太卷了,皇子们从小目睹父皇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活得比牛马还累,纷纷对皇位产生了心理阴影……
多年后,当弘历打算退休时,才发现问题大了——皇后、贵妃、贤妃生的儿子们,为了逃避皇位,有的随商队出海了,有的跑去偏远地区办学了,有的干脆下海经商了……甚至还有几个直接躺平,终日游山玩水,潇洒快活。
最终,只有魏嬿婉的小儿子永琰——历史上的嘉庆帝,愿意接过这个“烫手山芋”。
好在永琰资质不错,能力也经得起考验。弘历五十岁那年,痛快禅位给了永琰。
直到这时,他才明白天道为何非要魏嬿婉入宫——也只有她这样有野心的母亲,才能教出愿意扛起江山重任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