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的喜庆红绸尚未从宫檐完全撤去,一道以明黄绢帛书写、加盖传国玉玺的诏书,便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颁行天启帝国的每一个州县。
这便是由女帝贺归轩亲自拟定,标志着其核心新政迈出实质性一步的《天启女官建制诏》。
诏书内容清晰而震撼:
正式于中央六部、翰林院、内务府、御史台,乃至地方省、府、州县各级官府,增设女官职位!
诏书明确,女官品阶、权责、升迁路径及俸禄,皆与同等级男性官员毫无二致!
凡通晓文墨、精于算学、擅匠造、通律法、或有其他卓异之能的女子,无论其出身是前朝妃嫔、官宦千金、平民百姓还是商贾之女,只需通过由吏部与内务府联合举行的统一考核,便可量才录用,授以实职!
此诏如同平地惊雷,瞬间在帝国上下引发了前所未有的轰动。
民间,尤其是那些被埋没才华的女性群体中,激起的波澜最为汹涌。
在江南文风鼎盛之地,一位因家道中落而被迫辍学、以抄书为生的才女,捧着辗转得来的诏书抄本,双手颤抖,泪湿衣襟。她连夜翻出尘封的经史典籍,点灯苦读,决心奔赴设于府城的考核点。
在北地一个寻常巷陌,经营着一家小小绣庄的寡妇,看着诏书上“擅匠造”三字,眼中燃起了希望。她不仅绣工精湛,更对织物染料、图案设计颇有心得,或许,她的舞台不再仅仅是这方寸绣坊?
更多的书香门第、官宦之家内部,也悄然发生了变革。一些开明的家长,开始重新审视家中女儿的教育。不再仅仅聘请女先生教授《女诫》《内训》,而是延请西席,正式传授经史子集、策论文章,甚至格物、算学等以往被视为“非女子本业”的学问。
商贾之家也敏锐地嗅到了机遇,若能培养出一位女官,对家族地位和生意网络的提升,将是无可估量的。
各地官府设立的报名点前,人头攒动,景象空前。
有白发老妪颤巍巍地为孙女填写报名文书,有面带羞涩却目光坚定的少女结伴而来,更有不少已为人妇、却心有不甘的女子,在得到夫家支持或历经挣扎后,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紧张、期待与破釜沉舟般决绝的气息。
而首批女官,则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刚刚经历巨变、迁离后宫的前妃嫔们。
依据贺归轩之前的承诺和迅速组织的考核,安置工作雷厉风行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