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以工代赈(2 / 2)

贺归轩语气带着一丝戏谑,

“谁说修水利,就一定要用最好的石料,建最坚固的堤坝了?”

她目光转向工部尚书,问道:

“王尚书,朕问你,若只是清理河道淤泥,加深加宽现有河床,挖掘引水渠,修建简易的土石陂塘蓄水,所需工匠几何?技术难否?物料又需几何?”

工部尚书一愣,下意识回答道:

“若……若只是此类基础工事,只需懂得勘测地势、分配人力的吏员指导,流民……有力气即可。主要耗费在于工具,如铁锹、锄头、箩筐等,以及少量用于关键位置的石料木料。”

“很好。”

贺归轩点头,又看向林宥霆,“林相,若以做工换取口粮,一人劳作,可能换取一家糊口之食?”

林宥霆眼中光芒一闪,似乎捕捉到了什么,沉声道:

“若管理得当,以壮劳力每日所得工食,维持一家三四口人基本生存,应无问题。且集中劳作,便于管理,可大幅减少流民无所事事、滋生事端的风险。”

“正是此理!”

贺归轩抚掌,声音提高。

“朕的‘以工代赈’,核心并非立刻建造万世不易之工程,而是以赈灾为目的,以水利为依托!”

她条理清晰地阐述起来:

“第一,此举能筛选流民。真正饿到极致的,为了活命,必然愿意出力。而那些只想混吃等死、甚至别有用心之徒,自然会显露出来。”

“第二,以工代食,而非无偿施舍,可保全灾民尊严,减少‘等、靠、要’的惰性,也能让朝廷有限的粮食,发挥出最大的激励效果。”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贺归轩目光灼灼,

“我们现在耗费钱粮,仅仅是让百万人熬过这个冬天,然后呢?明年若再旱,难道再来一次?我们现在挖掘的每一条河渠,修建的每一个陂塘,都是在为北方打下抵御未来旱灾的基础!是在为子孙后代谋福!今日投入的每一分钱粮,将来都会化作万亩良田的丰收!”

她环视众人,语气带着一种超越时代的笃定:

“这,不是劳民伤财,这是以暂时的投入,换取长治久安!诸位爱卿,目光是否应放得长远一些?”

朝堂之上,再次陷入寂静。

这一次的寂静,与之前的死寂不同,带着深深的思索与震撼。

许多官员,包括之前激烈反对的人,都陷入了沉思。

皇帝的话,虽然离经叛道,但细细想来,竟……似乎有那么点道理?

将赈灾与长远的水利建设结合,化被动消耗为主动投资……

林宥霆看向御座上的年轻帝王,眼神复杂无比。

她昨日在御书房的言论已是惊世骇俗,没想到今日提出的方案,更是石破天惊!

这绝不是一个只知道享乐的昏君能想出的策略!

这背后,是对民情的洞察,对未来的规划,甚至……带着一种他无法理解的、名为“效率”和“投资回报”的奇异逻辑。

她到底……

【主人主人~情绪值+700】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出列。

这一次,他的声音无比坚定:

“陛下圣明!臣以为,‘以工代赈,兴修水利’之策,虽前所未有,然思虑深远,切中要害!实乃化解当前危局、造福北方长远之上上策!臣,附议!”

随着林宥霆的表态,一部分较为开明或忠于皇权的官员也开始动摇,陆续有人出列表示支持。

贺元恪看着风向隐隐的变化,眼神阴沉了几分。

他没想到,这黄口小儿竟能抛出如此具有蛊惑性的方案,更没想到林宥霆会如此旗帜鲜明地支持。

“陛下,”

贺元恪终于开口,语气平淡却带着压力。

“此策听起来固然美妙,然实施起来千头万绪,更需要海量钱粮支撑。不知陛下,欲从何处筹措这修水利的‘额外’开销?”

问题,再次回到了最现实,也最残酷的——钱,从哪里来?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贺归轩。

她画下了一张诱人的大饼,但能否填饱肚子,还需要最实在的米粮。

贺归轩迎上贺元恪的目光,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钱粮之事,朕,自有计较。”

【主人,主人,打脸他,亮出计划狠狠打他的猪脸!】

‘行了统子,等着看好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