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组是后勤组,由陆支书负责,管场地、管工具,要是谁缺个竹筛、少个蒸笼,就找他,另外还要跟公社、供销社对接,咱们收红薯的钱、大家的工钱,都由他来算。”
话音刚落,人群里就炸开了锅。
一个农户挠着头问:“星丫头,那收红薯怎么算?啥时候收?我家地窖里堆了一百多斤呢,要是现在能收,我下午就拉来。”
“今天就开始收!”林星笑着说。
“王婶已经在仓库旁边搭了个棚子,大家把红薯拉来,王婶验完秤,当场就给钱,还是老规矩,比供销社高两成,一分都不会少。”
“好!那我现在就回家拉红薯。”
那农户高兴得直搓手,转身就往外跑,其他农户也跟着哄笑起来,纷纷说要回家拉红薯。
周老头背着手走过来,盯着林星手里的流程表,眉头慢慢松开。
“这分工倒是清楚,就是……原料组记账,得跟大队的账本分开记吧?别到时候混在一起,说不清楚。”
“周叔放心,”陆霆骁接过话。
“我已经让会计准备了专门的账本,王婶记的每一笔账,晚上都要跟大队会计对账,绝对不会乱。”
周老头点点头,没再说话,转身去帮着搭晒架了。
他虽然认死理,但心里清楚,这小吃铺能带动大家赚钱,是好事。
分工定下来,大家立刻忙开了,原料组的王婶在棚子下摆了张桌子。
秤砣一放,就有人拉着红薯来了,预处理组的春杏带着几个姑娘,蹲在井边洗红薯,水花溅得满脸都是笑声却没停。
李大叔在灶房里烧火,蒸笼“呼呼”冒热气,糖糕的甜香飘得整个大队都能闻到。
陆霆骁扛着木杆,带着几个年轻社员搭晒架,粗木杆埋进土里,再用绳子绑上细竹条,一个结实的晒架就搭好了。
林星走过去帮忙递绳子,刚递到他手里,就见他皱了皱眉,伸手摸了摸她的手。
“怎么这么凉?是不是没戴手套?”
说着,他把自己的手套摘下来,套在她手上,是双军绿色的厚手套,里面垫着棉花,还带着他的手温。
“我不冷,你戴吧。”林星想摘下来,却被他按住手。
“我扛木杆,戴手套不方便。”
他说得理所当然,转身继续绑绳子,耳朵却悄悄红了。
林星看着手上的大手套,心里甜滋滋的,蹲在旁边帮他递钉子。
眼睛却忍不住盯着他的背影,军大衣被风吹得鼓鼓的,肩膀宽得像座山,让人觉得踏实。
忙到中午,晒架搭好了六个,红薯收了五百多斤,堆在棚子里像座小山。
王婶拿着账本,笑得合不拢嘴。
“星丫头,你看这账本,今天收的红薯,比上个月整个大队卖给供销社的都多!”
林星凑过去看,账本上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谁家交了多少斤,给了多少钱,都写得明明白白。
“婶子记的真清楚。”
她笑着说,刚想再说点什么,就见春杏气冲冲地跑过来,脸涨得通红。
“星姐,不好了!”春杏喘着气,拉着林星的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