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门的护山大阵,拆解来看不过是符文与灵石的组合,单一符文只是刻痕,单块灵石只是储能,可当它们依循阵理排布,竟能抵御外敌、遮蔽天机,生出远超个体的防御力。
就连修士自身也是如此。
血肉是细胞的聚合,魂魄是灵识的凝聚,单独的细胞没有灵智,零散的灵识没有意识,可当它们共生共息,竟能衍生出思维、道心与修行的潜能,能感悟天地、突破境界,甚至追寻长生。
他站在阶上忽然失笑,原来修真界最根本的玄妙,从不在某个单一存在的强大,而在无数微小个体的交融与协作,于无序中生出有序,于零散中涌现出超越一切的可能。
戚寒天指尖划过殿柱上的符文,那些光粒碰撞的轨迹忽然与脑海中闪过的画面重叠——梦里见过的那一张张面孔、浮现的黄皮书,量子锚定,微观量子等等,从前疑惑不解,此刻却有了新的念头。
他想起方才悟到的涌现性,连灵果的甜、修士的识海都源于微观存在的聚合,那这些零碎的意识片段,会不会也是某种“涌现”?
或许是前世的魂灵粒子未曾散尽,在今生的识海里与自身灵识纠缠;又或是天地间漂浮的古老意识碎片,恰好与他的精神频率共振,拼凑出不属于当下的画面。
就像单独的水分子成不了冰棱,单独的魂灵粒子也显不出完整的前世记忆,可当它们在识海中与今生的意识相互作用、彼此嵌套,便涌现出那些模糊却真切的梦境与幻象。
他望着殿外流动的云海忽然明白,自己感知到的不仅是眼前的分子原子,或许还有跨越时空的、意识粒子的共振与重逢。
忽然,戚寒天脑子里出现了许多字符:
涌现性的定义是:
当系统内大量简单的微观组分,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结构时,会展现出单个或部分组分单独存在时不具备的全新属性、功能或行为,且这些新属性无法通过拆解分析单个组分的特性来预测。
例如:
-单独的氢原子(h)和氧原子(o),既没有“液态”的形态,也没有“湿润”的触感,更无法用来解渴、载船;
-但当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水分子(h?o),大量水分子再通过分子间作用力聚集时,就会涌现出“液态”“可流动”“能溶解物质”等全新属性;
-进一步聚集,水分子还能在低温下涌现出“固态(冰)”的坚硬、在高温下涌现出“气态(水蒸气)”的扩散性——这些属性,在单独的氢、氧原子层面完全不存在,也无法从单个原子的特性中推导出来。
戚寒天看到这些字符,豁然开朗,与他的思悟,不谋而合。
他举一反三,马上想到,水如此,火何尝不是呢?
单独的烛芯纤维只是干枯的草木,遇火只会碳化,毫无光亮;烛油是油脂分子的聚合,单独存在时仅能润滑,连火星都引不燃。
可当烛芯吸饱烛油,遇火后二者相互作用——烛芯燃烧提供温度,烛油受热化作油气助燃,竟共同涌现出稳定的火苗,既能照亮殿内,又能传递暖意。
这火苗的光与热,在单独的烛芯或烛油身上完全找不到,就像水的液态属性与氢氧原子无关一样。
他心中更明了:修真界的一切玄妙,皆藏在这般“个体无而整体有”的涌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