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轨道决战的胜利,彻底巩固了中国在月球的存在。战争的硝烟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轮规模空前的建设热潮。曾经作为战略要冲的月球,其定位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从一个军事前哨,加速演变为人类在月球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具备自我繁衍能力的永久性定居点。“广寒宫”,这个名字正从充满诗意的想象,变为生机勃勃的现实。
一、从基地到城市
“广寒宫”的扩建计划,代号“月桂”计划,其蓝图宏大而细致:
规模倍增:基地核心区面积扩展了五倍,地下结构向深处挖掘至数百米,形成可抵御宇宙辐射和陨石撞击的“地下城”。穹顶覆盖的农业区和生活区连绵数公里。
人口增长:常住人口从战前的数千科研工程人员,激增至数万,并包括了越来越多的家庭。首批“月二代”婴儿已经出生,他们在低重力环境下成长,是真正的“月球原住民”。
功能完善:基地不再是单一的科研和工业中心,而是一座功能齐全的微型城市。拥有完整的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到月球理工学院)、医疗中心(具备进行复杂手术的能力)、商业街区(提供地球商品和月球特产)、文化娱乐设施(影院、体育馆、甚至模拟自然风光的公园),以及行政管理机构。
交通枢纽:“广寒宫”空港已成为地月航线最繁忙的枢纽,大型客运和货运飞船起降频繁。月球表面建立了连接各采矿点、观测站和新建居民点的磁悬浮铁路网和地下隧道交通系统。
二、经济的引擎
月球的巨大价值,在和平时期愈发凸显,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升级的强大引擎:
氦-3能源中心:月球表面的氦-3开采和初步提炼规模不断扩大,通过专用运输船源源不断运回地球,为清洁聚变能源提供核心燃料,战略价值无可估量。
高端制造基地:月球低重力、高真空的环境是生产超高纯度晶体、特种合金和生物制剂的理想场所。“广寒宫”的工业区利用月壤资源,大规模生产用于航天器、精密仪器和医疗设备的高级材料,反哺地球高端制造业。
科学研究圣地:月球背面不受地球无线电干扰,是建设射电天文台的绝佳地点。巨大的“巡天”望远镜阵列正在建设中,将用于探测宇宙暗物质、暗能量和搜寻地外文明信号。月球也成为测试未来深空技术的天然试验场。
太空旅游门户:尽管费用高昂,但月球已成为超级富豪和顶级科研人员体验地外生活的目的地。“广寒宫”开设了专门的接待区,太空旅游产业初具雏形。
三、社会的雏形
一个独特的“月球社会”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