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镜”虫洞两端存在巨大时间流速差的事实,如同一道无声的惊雷,在“轩辕号”远征军中炸开。最初对“窥镜”先遣队安危的担忧,迅速被一种更深刻、更私人、也更普遍存在的恐惧所取代——时间膨胀效应所带来的、近乎永恒的“生离死别”。
一、冰冷的计算
科学团队很快给出了更精确的数学模型。根据虫洞的稳定性和相对运动参数测算,时间膨胀系数并非固定不变,但平均值维持在1:8.7左右。这意味着:
“窥镜”先遣队在虫洞另一端度过1年,“轩辕号”所在“望舒”站将度过约8.7年。
而由于“望舒”站本身位于太阳系边缘,相对地球也有轻微的时间膨胀(约1:1.03),因此,“窥镜”先遣队的1年,相当于地球上流逝近9年。
这个冰冷的数字,让每一个远征军成员都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这不仅仅是先遣队的问题,而是整个“轩辕号”舰队未来如果穿越虫洞,都将面临的命运。
二、个人的悲剧
恐慌和焦虑在舰队中无声地蔓延,最直接的表现,是通讯中心瞬间激增的、发往地球的私人超光速通讯(利用量子纠缠技术,虽能瞬时传递,但受时间膨胀影响,发送和接收方的时间流逝不同步)申请。
年轻的宇航员李雪,出征时女儿刚满月。她颤抖着计算:如果舰队现在穿越虫洞执行一个为期5年的任务,当她返回时(按她的时间),地球已过去近45年。她的女儿将比她年长近20岁,她将错过女儿全部的成长,甚至可能见到一个中年妇人称呼自己为“妈妈”。她对着通讯器录制的生日祝福视频,话未说完,已泣不成声。
中年工程师陈浩,离家时父母身体硬朗。他绝望地意识到,一次穿越,可能就意味着与父母的天人永隔。他发送的信息充满了急切的叮嘱和无法尽孝的愧疚。
甚至舰长林星宇,也在夜深人静时,看着妻子和儿子的全息照片发呆。他离家时,儿子还是个少年,如果此次“窥镜”行动耗时稍长,他可能将面对一个比自己更显苍老的儿子。那种时空错位带来的亲情撕裂感,沉重得让人窒息。
三、伦理的困境
远征军内部召开了一次紧急的、充满悲怆气氛的全体会议。议题残酷而直接:我们是否应该继续执行穿越虫洞的任务?
支持继续任务者认为:使命重于一切。人类文明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个人的牺牲在所难免。时间膨胀是物理规律,无法抗拒,但可以通过轮换制度(如派遣短期任务小组)和心理干预来缓解。放弃前进,是对地球亿万同胞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