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派”忧心忡忡:他们指出,数学是工具,既可用来表达友好,也可用来描述毁灭。对方展示的数学水平远高于人类,这本身就是一种威慑。那高能脉冲,更像是在亮出肌肉,警告人类不要轻举妄动。这整套信息,可能不是一个友好的“你好”,而是一个冰冷的最后通牒或领地声明:“我们的能力如此,我们的领域在此,越界者死。”
“不可知论派”保持极度谨慎:他们强调,用人类的思维去揣测完全异质的文明是危险的。对方的逻辑、道德体系可能与我们截然不同。所谓的“数学语言”,可能只是它们的一种本能行为,或者是对捕获的“侦察者二号”数据进行分析后,模仿出来的一种试探。其背后是善意、恶意,还是完全无关于善恶的另一种动机,根本无法判断。
四、中国的抉择
在“天宫”指挥中心,中国的决策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是回应,还是沉默?回应的内容是什么?是表达和平,还是展示力量?
经过彻夜不眠的研讨,基于对“黑暗森林”法则的深刻敬畏和对自身责任的认知,中国提出了被大多数国家最终接受的“三步走”策略:
谨慎回应:以全球科学界的名义,发送一段极其简洁的数学序列回复。内容仅限于确认收到信息,并重复对方发送过的部分基础数学定理,以示“我们收到了,并且能理解基础部分”。绝不透露任何关于人类文明位置、技术水平、社会结构的信息。
持续观察:动用所有深空观测设备,严密监控奥尔特云那个区域的一切物理变化,寻找对方除了信号以外的任何活动迹象(如舰船移动、能量聚集等)。
加速自强:将此次接触视为最高级别的警示,全面加速“轩辕号”的防御升级计划、地球的轨道防御系统建设以及“文明火种”备份计划。无论对方意图如何,增强自身生存能力是第一要务。
五、沉默的等待
回复信号以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功率,定向发射向那片诡异的空域。
然后,便是漫长的、令人窒息的等待。
整个地球人类,无论是高高在上的领袖,还是普通平民,都屏息凝神,仰望着星空,等待着那个未知文明的下一次“发言”。
那沉默的星空深处,传来的下一个信号,将决定人类文明的命运——是通向广阔宇宙的友谊之门,还是点燃毁灭之火的导火索?
善意?恶意?或许,答案远在人类的理解范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