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龙”号的牺牲,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赤龙号”每一位官兵的心头。复仇的怒火在沉默中燃烧,舰队以更加谨慎和坚决的姿态,向“广寒宫”基地的方向挺进。然而,就在他们即将驶出月球背面最复杂的区域,前方已能隐约看到“广寒宫”所在的中继轨道时,一种无形的、却更加致命的攻击悄然而至。
攻击首先从最不起眼的地方开始。
“报告舰长,舰内生活区部分非关键照明系统出现异常闪烁,规律性断断续续。”一名负责舰船环境系统的少尉在内部通讯中汇报,语气带着困惑。
几乎同时,武器控制官也发出了警报:“舰长,三号、七号近防炮塔的伺服系统出现短暂卡顿,自检程序未发现硬件故障。”
紧接着,通讯官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与‘承影’无人机群17至23号机的数据链出现高强度丢包现象,指令响应延迟显着增加!”
起初,这些似乎都是孤立的、微不足道的技术故障,在激烈的战斗后,舰船系统出现一些“战后综合症”并不罕见。但李云舟舰长的直觉告诉他,事情绝非那么简单。这些故障看似随机,却隐隐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扰乱舰船的神经系统,即作战网络。
“全舰提升至‘网络战’戒备等级!启动深度自检程序,重点排查所有对外数据接口和内部控制系统!”李云舟果断下令,眉头紧锁。他想起了战前情报简报中提到的,日方拥有一支代号“八咫乌”的精锐网络战部队。
果然,深度扫描程序刚刚运行不到十秒,刺耳的警报声就响彻了舰桥主屏幕!
“警告!检测到未知来源的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渗透!入侵路径……路径无法完全追踪!对方利用了我方与受损无人机之间的加密信道漏洞,进行了多层跳板伪装!”
“攻击源特征分析……匹配度92%……确认为日方‘八咫乌’网络攻击模式!”
屏幕上,代表数据流的绿色线条开始被大量诡异的、不断变形的红色代码所侵蚀、覆盖。这些红色代码如同有生命的病毒,迅速在作战网络内蔓延,试图夺取关键节点的控制权。
“他们正在尝试入侵火控系统!”武器官的声音带着惊骇,“主炮‘炎龙’的能量校准数据被篡改!如果此时开火,可能会导致炮管过载炸膛!”
“导航系统受到干扰!惯性基准坐标出现微小偏移!长期累积会导致我们偏离预定轨道!”导航官也发出了警告。
“生命维持系统的氧气混合比例参数被恶意修改!”环境控制官的声音充满了恐慌。
攻击无处不在,阴险而致命。敌人的目标不是直接摧毁“赤龙号”,而是要让它从内部瘫痪,变成一个漂浮在太空中的、毫无反抗能力的铁棺材,甚至可能调转炮口攻击自己人。
情况万分危急!常规的网络防御手段在“八咫乌”精心策划的、多维度、多层次的攻击面前,显得捉襟见肘。
“不能再犹豫了!”李云舟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转身,走向舰长座椅旁的一个需要双重生物密钥(指纹和虹膜)才能开启的、有着醒目红色标识的密封控制台。
“授权确认,李云舟舰长。启动‘燧人氏’协议!”他沉声命令,同时将手掌按在扫描仪上,瞳孔对准识别器。
“嗡——”
一声低沉的嗡鸣,仿佛某种沉睡的巨兽被唤醒。控制台亮起幽蓝色的光芒,一个简洁而古老的钻木取火图腾在全息投影中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