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否会中止与日本在太空领域的合作?”
“对中国‘天宫号’被毁,美国是否认为这是侵略行为?”
新闻秘书以“问题涉及具体政策细节,不予置评”或“我们基于我们掌握的事实做出判断”等官方式回答,巧妙地回避了所有实质性问题。
然而,在公众视线之外,在五角大楼的某个高度保密的通讯中心,的情报数据流,正通过难以追踪的加密卫星链路,源源不断地流向日本“神嗣号”的作战情报中心。这些数据包括“赤龙号”编队实时的概略位置(通过非军用观测卫星间接获得)、可能的活动模式分析,以及对中国太空通信网络弱点的最新评估。这种支持,隐秘而致命,如同在黑暗中递给日本一把淬毒的匕首。
布鲁塞尔,欧盟总部。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发表了一份声明,语气充满忧虑:
“欧盟对近地轨道及月球轨道日益紧张的局势深表关切。太空应该是全人类共同财富,不应成为冲突的疆场。我们强烈呼吁所有相关方,特别是中国和日本,立即停止敌对行动,保持冷静,为外交解决创造空间。欧盟愿意主持紧急国际对话,寻求和平解决方案。”
声明四平八稳,充满了“关切”、“呼吁”、“对话”等字眼,体现了欧盟希望扮演调停者角色的意愿,但也暴露了其在两大强国之间难以采取强硬立场的尴尬。其内部,成员国意见不一:一些东欧国家倾向于暗中同情日本,以制衡中国;而一些西欧国家则更担心冲突外溢会彻底破坏全球经济和安全稳定。
莫斯科,北京,及其他世界主要首都。
俄罗斯保持了意味深长的沉默,其官方渠道仅表示“正在研究情况”,但其情报机构无疑在疯狂地收集信息,评估这场冲突对全球战略平衡的深远影响。
印度、巴西等新兴航天国家,则紧急评估自身太空资产的安全,并试图在两大阵营之间寻找平衡,既不愿开罪中国,也不想完全站在日本一边。
国际社会的反应,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后美国单极时代复杂的权力格局:传统的联盟关系在太空这一新领域变得模糊不清;战略模糊成为大国博弈的常用工具;而大多数国家,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面前,选择了观望和自保。
这些来自地球的、看似遥远的“暗流”,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月球轨道上的战局。日本的冒险行为,因为大国的默许和有限支持而更加有恃无恐;而中国,则在承受着巨大的军事压力之外,还面临着严峻的国际舆论和外交孤立的风险。
“赤龙号”在太空中的每一次机动,不仅是对抗眼前的“神嗣号”,也是在对抗其背后整个国际政治格局的暗流汹涌。李云舟舰长深知,这场决战,远不止是两支舰队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