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遗产与筹码:尽管国力不复苏联辉煌,但俄罗斯凭借其深厚的航天底蕴、广阔的领土(适合建设地面站)和依然强大的核武库,作为重要博弈方再次登场。
战略定位:不做中美之外的“第三极”,而是做关键的决定性砝码。向双方兜售其先进的火箭发动机技术、太空核动力技术以及珍贵的北极发射场使用权。
“重启”计划:利用战争期间相对超脱的地位,整合国内分散的航天资源,聚焦于高超声速轨道轰炸机和反卫星\/反导系统的升级,力图在“非对称打击”领域保持威慑力。
4.日本、巴西、阿联酋等:特色化发展
日本:以“民用”为掩护,凭借其顶尖的机器人技术和材料科学,大力发展无人化轨道作业平台和小行星采样返回技术,实质是积累轨道建造和资源获取的关键能力。
巴西:利用其靠近赤道的优越地理位置(节省发射燃料),大力发展商业航天发射产业,并联合拉美国家,试图打造“拉美太空合作组织”。
阿联酋等资源富国:利用石油财富疯狂投资太空科技,不仅购买成品,更直接在他国建立研发中心或收购初创公司,试图用资本实现“弯道超车”。
5.新的合作与新的矛盾
“中间力量”合作:欧、印、俄等之间出现了新的技术合作与联合演习,例如欧印联合月球探测,欧俄讨论空间核动力合作等,形成复杂的新合作网络。
资源争夺白热化:第三方势力的加入,使得月球、小行星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原本中美之间的争议区域,现在可能同时出现欧洲、印度的探测器。
规则制定权争夺加剧:在太空交通管理、资源分配等规则谈判中,不再是中美两家说了算,欧洲提出“可持续性”方案,印度强调“公平准入”,使得谈判更加复杂,但也提供了新的合纵连横机会。
______
本章结尾:
在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发射场,一枚搭载着“尤利西斯号”核心模块的“阿丽亚娜7型”重型火箭喷薄而起,直刺苍穹。在印度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新型空天飞机的模型首次向媒体展示。在莫斯科的飞行控制中心,俄罗斯工程师正在测试新一代的核热推进引擎。世界太空力量的版图上,不再是两个巨大而对立的色块,而是出现了多个迅速扩张、色彩各异的新板块。它们彼此接壤、碰撞、试探,一个真正多极化的、更加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太空时代,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