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的觉醒与反战浪潮:
此前被悲愤情绪淹没的沉默大多数开始发声。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大城市爆发了越战以来规模最大的反战游行,人群高举“不要以我们的名义发动核战!”、“理性的声音在哪里?”的标语。阵亡士兵家属代表哽咽发言:“我的儿子已经为国旗牺牲,我不想让整个国家为他陪葬!”
三、中国内部:一致的克制与外交攻势
高层的定力:
领导人再次发表讲话,语气沉稳而坚定:“中国取得了防御作战的胜利,但我们追求的不是霸权,而是和平。我们注意到了美国国内的危险言论,也听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担忧。中方始终抱着最大诚意,愿随时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美方进行任何级别的对话。”
这番表态在国际上获得广泛好评,将“克制”和“负责任”的形象与美国国内的激进形成鲜明对比,占据了道德和外交制高点。
民间的一致呼声:
在官方引导和自身对和平的渴望下,中国民间舆论一致呼吁“保持战略定力”、“防止狗急跳墙”、“争取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理解和支持”。网络空间充满了对一线官兵的致敬和对和平的期盼,几乎没有狂热的升级言论。
四、关键的秘密渠道
中美后台沟通:通过第三方(如新加坡)或现有热线,双方高级官员进行了数次接触。中方明确传达底线:不寻求进一步军事行动,但若美方使用核武器或攻击本土,必将招致对等毁灭性报复。同时,也暗示了谈判的可能性。
莫斯科的幕后调停:俄罗斯出于自身安全及重塑大国地位的考虑,积极在美中之间传话,试图促成一场紧急峰会。
______
本章结尾:
来自全球各个角落的“冷静的呼声”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开始撼动华盛顿的决策氛围。美国总统在椭圆办公室内,看着桌上并排摆放着的鹰派要求立即行动的军事计划草案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停火呼吁,深知自己接下来的选择,将真正决定人类的命运。战争的扳机,在这一刻,似乎比之前任何时候都更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