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影”出鞘:
在美国“幽灵工厂”轨道站,一种外形极其怪异、仿佛完全由棱角和平面构成的黑色飞行器悄然滑出舱门。它是“幽影”,美国多年隐形技术的集大成者,专为远程隐秘渗透和战略打击而生。
极致隐形:不仅采用最新的雷达吸波材料和等离子体隐形技术,其外形设计还能将探测信号向特定方向反射,使其在雷达上几乎如同幽灵。热信号和能量信号也被压制到极低水平。
致命载荷:弹舱内携带的不是传统炸弹,而是智能钻地型反物质破坏弹药(当量可控,旨在精确摧毁坚固目标而非大规模杀伤)和大量用于瘫痪区域的石墨烯纤维\/纳米机器人散布器。
自主作战:拥有高度AI,可自主规划渗透路线、识别目标、发动攻击并撤离,仅在最关键决策时请求后方授权。
渗透与猎杀:
数架“幽影”轰炸机利用中美舰队主力对峙形成的“注意力空窗”,以及复杂的行星际空间背景辐射作为掩护,沿着精心计算的低探测概率轨道,悄然潜入中国控制的空域。
它们的首要目标并非前线战舰,而是后勤生命线:
“天链”中继卫星:一枚微型反物质弹头在极近距离被释放并引爆,瞬间将一颗负责关键区域通讯中继的卫星化为等离子体,造成前线通讯短暂中断。
无人补给舰队:一支由数艘大型自动化运输舰组成的编队,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被“幽影”发射的智能导弹精确击中引擎和货舱,接连爆炸,宝贵的燃料、备件和弹药化为乌有。
“鹊桥”月球轨道补给站:一座半永久性的轨道补给平台遭到攻击。石墨烯纤维弹被投掷,纤细却极其坚韧的碳纳米纤维云团缠绕住站体的太阳能板和对接口,使其暂时瘫痪;纳米机器人则被注入通风系统,试图破坏内部精密设备(后被站内隔离系统和反制措施清除,但造成了混乱和延误)。
后方的混乱与反应:
“赤龙号”后勤指挥部最先收到一连串的失联和遇袭报告。起初,他们以为是遭遇了小股渗透部队或太空海盗(战争催生的产物)。
但损失报告迅速叠加,且攻击手法专业、目标明确,指向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具备极强隐身能力的攻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