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迅速完成初始助推阶段,抛弃助推器,然后尾部亮起幽蓝色的等离子光晕——这是电磁助推系统开始工作的标志。导弹群开始以惊人的加速度,化作一道道死亡的流光,直奔中国舰队而去!
死亡突击:
中国舰队的传感器立刻捕捉到了这恐怖的一幕。
“警报!超高速目标群!数量极多!速度……速度超过20马赫!预计接触时间……无法有效拦截!”雷达官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
这些“标枪”的速度太快了!传统的激光近防系统(cIwS)需要持续照射才能熔毁目标,但面对如此高速、且可能进行末端机动的弹头,有效照射窗口短得可以忽略不计。动能拦截弹也很难追上并碰撞摧毁它们。
导弹群在飞行途中不断变换阵型,如同拥有生命。一部分突然加速前出,吸引火力;另一部分则降低高度,试图从下方死角突入;还有的则进行不规则螺旋机动,让任何拦截计算都变得极其困难。
它们的AI冷酷地计算着最佳攻击路径,无视电子干扰和诱饵,眼中只有最终的目标——“赤龙号”及其周围的“华山级”驱逐舰和“泰山级”巡洋舰。
“秃鹫”的利爪,终于亮出!这是美国科技在速度、智能和数量上的极致体现,旨在用一场饱和式的、无法防御的雷霆打击,彻底撕碎“赤龙”的防御,挽回颓势!
应对:
“赤龙号”指挥室内,气氛瞬间绷紧到了极致。
“所有能量优先供给护盾!激光阵列自由开火!释放所有诱饵和干扰箔条!护航舰艇前出拦截!”指挥官的命令一连串下达。
但每个人都知道,这可能是开战以来他们面临的最严峻的生存考验。
“龙息”粒子炮威力无穷,但充能需要时间,无法应对这种蜂群式的饱和攻击。
现在,考验的是“赤龙号”的“盾”是否足够坚硬,能否扛住这来自“秃鹫”的、快如闪电的致命利爪!
死亡的流光,正跨越虚空,呼啸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