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解释你回国后主持的新型隔热材料项目,与美国某公司正在研发的技术路线存在‘惊人的相似性’?”官员冷冷地抛出一份对比报告。
“这是独立研究!材料科学的某些路径存在共性!你们这是怀疑我的忠诚和人格!”李静感到一阵窒息般的委屈和愤怒。
“我们只是在核实情况,博士。在调查清楚之前,请你暂停一切涉密项目,交出所有通行权限,配合我们的工作。”
类似的内查也在各个关键领域展开:
一位曾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工作过的计量学家被要求接受“忠诚度审查”。
任何有海外(尤其是美国)留学或工作背景的科研人员,都成为了重点“关注”对象。
一些正常的国际学术交流邮件被截停检查,lborations被无限期暂停。
中国官媒则猛烈抨击美方的行动是“麦卡锡主义的幽灵复活”、“毫无根据的政治迫害”、“企图通过恐吓手段阻挠中国科技发展”,并宣称中方对美方在华人员的“非法活动”也掌握有确凿证据,保留采取对等措施的权利。
影响立竿见影:
寒蝉效应:中美科技界之间的交流几乎完全冻结。科学家们不敢互通邮件,不敢共同参会,甚至不敢私下讨论敏感话题。信任荡然无存。
人才流失与回归受阻:许多华裔和美国科学家感到恐惧和失望,考虑离开当前所在的国家,但同时也对前往对方国家感到极度犹豫,生怕成为下一个目标。
科研进度受阻:关键项目的团队因为核心人员被调查或审查而陷入停滞,猜忌和内耗严重破坏了科研环境。
情绪对立加剧:双方的公众舆论被这些事件进一步激化,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理性的声音被淹没,互相妖魔化的论调大行其道。
这场席卷而来的“间谍风暴”,以其捕风捉影、广泛波及的特性,极大地毒化了社会氛围。它不再仅仅是政府层面的对抗,而是深入到了学术和科研的肌体,摧毁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它让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位工程师都可能成为怀疑的对象,让科学的圣殿沾染上政治迫害的污名。
紧张局势在这些具体个人的悲剧和恐惧中,被推向了更深的深渊,为可能的更大冲突积蓄着怨恨和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