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者(“伊卡洛斯派”):将其称为“在卧室里制造太阳”,风险完全不可控。任何微小的计算错误、设备故障或外部干扰(如太阳耀斑、微陨石撞击),都可能导致约束失败。一个失控的、哪怕只是微型的人工黑洞,也足以吞噬空间站、扰动行星轨道,造成灾难性后果。他们质问:“我们有什么资格扮演上帝?”
公众的恐惧:民间将其与末日传说联系起来,恐慌情绪蔓延。
四、孤注一掷的决策
尽管反对声浪巨大,但在“逆熵协议”的能源需求和大过滤器倒计时的双重压力下,联合政府最高委员会以极其微弱的优势通过了计划。理由残酷而现实:没有“普罗米修斯之火”,“逆熵协议”只是空中楼阁,人类通过“大过滤器”的概率将无限接近于零。这是一场用已知的、巨大的风险,去对抗未知的、但必然的毁灭的豪赌。
五、点燃“新太阳”
在无数抗议和祈祷中,一艘艘工业舰将小行星物质拖曳至L2点。奇点发生器如同一个沉默的巨兽,准备吞噬这些“祭品”。
启动日,全球屏息。
过程并非惊天动地。没有爆炸,只有传感器上物质密度和引力曲线的疯狂飙升,以及约束场能量消耗的急剧爬升。
然后,在监控屏幕上,L2点的空间出现了一种诡异的视觉扭曲,仿佛宇宙的布幕在那里被戳了一个极小的、看不见的洞,光线在经过时发生了彻底的弯曲。
能量收集阵列传来确认信号:稳定的、超出设计预期的霍金辐射被成功捕获并转换。
“普罗米修斯之火”——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微型黑洞,在谨慎与恐惧中,被成功点燃了。它像一个沉默的、贪婪的黑暗之眼,悬浮在天地之间,为人类文明注入了前所未有的能量,也投下了最为深重的阴影。
章末点睛:
林夏站在指挥中心,看着屏幕上那个代表着人类最高技术成就与最大傲慢的扭曲点,心中没有喜悦,只有沉重的责任。
“我们偷来了火种,”她对身边的同事低语,仿佛怕惊醒什么,“现在,我们必须确保这火焰照亮的是未来,而不是将我们……乃至整个太阳系,焚为灰烬。”
人类文明,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神,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可能随时吞噬自己的恶魔。通往“逆熵”的道路,铺满了无畏与恐惧的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