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心核博弈!(1 / 2)

“方舟”基座最深处,那片被磅礴能量包裹的核心区域,在林夜的感知“脉络图”中,如同一颗在纯白茧房中强劲搏动的心脏。它并非一个简单的能量源,而是一个高度复杂、层层嵌套的复合结构,既是“方舟”的动力中枢,也极有可能是“圣焰洗礼”协议乃至整个光裔“最终指令”的发起与控制核心。

其外部笼罩着层层叠叠、密度高到令人绝望的能量护盾,这些护盾并非静止,而是以一种极其繁复的规律不断流转、重构,任何未经许可的靠近或探测,都会在瞬间引发毁灭性的反击。更深处,则散发着一种让林夜灵魂都感到微微颤栗的、超越了纯粹能量层级的“法则”波动,仿佛触及到了光裔文明存在的根本逻辑。

对这里发动干扰,无异于将手伸入高速旋转的精密引擎内部,试图去拨动最核心的那根主轴。成功率微乎其微,而一旦失败,引发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可能会被瞬间锁定、净化,也可能提前引爆“圣焰洗礼”,给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带来灭顶之灾。

这是一个疯狂而绝望的念头。

然而,林夜的眼神,在长时间的凝视与权衡后,却逐渐变得坚定,甚至带着一丝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然。

他清楚地知道,继续在外围节点进行骚扰,虽然安全,但如同隔靴搔痒,无法真正阻止“方舟”成型的脚步。光裔的适应和学习能力极强,随着他干扰次数的增加,对方必然会建立起更完善的防御模型,甚至可能借此反向推演出他的存在方式和位置。到那时,他将彻底失去主动权。

唯有兵行险着,直击要害!即便不能摧毁核心,哪怕只是造成一次极其短暂、极其微小的核心逻辑紊乱,都可能像在精密钟表的心脏放入一粒微尘,引发整个系统连锁性的、远超外围干扰的混乱与迟滞!这或许是人类文明唯一可能争取到更多时间,甚至是……一线生机的方式。

“风险与收益……值得一搏。”林夜在心中默念,最终下定了决心。

目标锁定:核心区域外围,那负责协调内外能量流转与指令通传的“界层调度枢纽”。这个枢纽是核心与外部架构场连接的咽喉要道,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其作为“通道”的性质,也决定了它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和“响应速度”,这或许就是那万中无一的、可以被利用的缝隙。

策略制定:不能再使用简单的能量过载或逻辑陷阱。核心区域的防御机制必然更加敏锐和强大。他需要一种更加“柔和”、更加“本质”的干扰方式——尝试利用“火种”之力中那份源自“起源”的、关乎“平衡”与“存续”的古老意境,去进行一次极其短暂的“法则层面”的共鸣干扰。

他不是要去破坏,也不是要去欺骗,而是试图向那冰冷、绝对秩序的光裔核心,传递一丝属于“混沌”(包容与演化)与“存续”(火种)的、截然不同的“存在信息”。就像向一片绝对零度的冰原,吹入一口带着生命气息的暖风。这口“暖风”本身没有破坏力,但其代表的“属性”,与光裔那纯粹、排外的秩序本质,可能存在着根源性的冲突。

哪怕只能引发核心系统亿万分之一的“排异反应”或者说“逻辑冲突”,都可能导致调度枢纽出现短暂的僵直或误判!

这无疑是他迄今为止最大胆、也最冒险的尝试。成功与否,毫无把握。

林夜开始了漫长而细致的准备。他不再仅仅是与星空背景同调,而是开始尝试引导“火种”之力,凝聚那一丝蕴含着“混沌演化”与“生命存续”意境的微弱波动。这比模拟能量谐波或逻辑陷阱要困难无数倍,这几乎是在触碰法则的边缘。

他沉浸在自身的感悟中,回忆着起源殿堂那堆余烬的沉寂与守望,回忆着与苏清月并肩作战时生命绽放的璀璨,回忆着地球上无数生灵在绝境中挣扎求生的顽强……这些感悟,化作无形的资粮,融入那缕橘红色的“火种”,使其光芒愈发内敛,却仿佛蕴含着宇宙生灭、文明兴衰的厚重。

他必须将这份厚重的意境,压缩、凝聚成一道微不足道、却能直指本质的“意念之矢”。

时间,在极致的专注下仿佛失去了意义。那艘留守的“巡猎者”依旧在远方规律地巡逻,似乎并未察觉到,那颗被它判定为“死亡”的星骸内部,正在酝酿着一场足以撼动星海的惊雷。

---

地球,昆仑基地及其辐射的幸存者网络,正在与一股无形的暗流进行着殊死搏斗。

针对“牧者”精神诱导场的应对措施,以最快的速度铺开。由顶尖灵能符文师和科学家联合研发的“清心护符”开始小批量生产,优先配发给关键人员。这种护符的原理并非硬性阻挡,而是通过散发一种平和、坚定的精神波动,来中和、抵消那种诱导性的低语,唤醒佩戴者自身的独立意志。

同时,在各大基地内部,秘密的心理筛查也在紧张进行。一些表现出异常顺从、消极,或开始传播某种模糊“救世主”言论的人员,被悄悄地隔离观察和进行心理干预。这项工作充满了争议和困难,既要防止精神侵蚀的蔓延,又要避免造成人人自危的恐慌,尺度极难把握。

苏清月在南极封印之地,也并未仅仅固守。她利用与九州结界的深度连接,将自身那融合了太阴之力和“火种”意志的净化之力,如同水波般,沿着结界脉络,向着全球范围内那些已探明的、精神诱导场较强的区域进行温和的“冲刷”与“净化”。

她的力量如同月华,清冷而柔和,并不强行驱散什么,而是滋养着那片土地下残存的、属于人类文明本身的集体意志和求生信念,帮助那里的生灵稳固心神,抵抗外来的精神污染。

然而,“牧者”的手段显然不止于此。

在北美大陆一片广袤的、曾被光裔“净化”过的荒原上,一座利用残留的自动化工厂设施建立起来的中型幸存者据点——“新希望镇”,正悄然发生着诡异的变化。

镇子的中央广场上,不知何时立起了一座粗糙的、由废弃金属和发光晶体拼接而成的怪异雕像。雕像的形象模糊不清,似乎融合了人形、光裔的几何特征以及某种难以名状的符号,散发着微弱的灰白色光芒。

每天黄昏,都会有越来越多的居民自发地聚集在雕像周围,进行着沉默的“瞻仰”和“冥想”。他们眼神空洞,面容平静得可怕,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只是静静地坐着,仿佛在聆听某种无声的教诲。镇子的实际管理早已瘫痪,但一切却呈现出一种诡异的、死气沉沉的“秩序”。没有争吵,没有犯罪,也没有了……希望。

当一支奉命前来调查和分发“清心护符”的昆仑特遣小队潜入该镇时,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

“这里……太安静了。”小队队长,一位经验丰富的女性异能者“凌霜”,通过加密通讯低声说道,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她能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那股熟悉的精神诱导场,浓度远超其他地区,而且似乎……更加凝聚,更具指向性。

他们试图接近中央广场的雕像,却发现越靠近,心中的杂念就越少,一种想要放弃思考、融入那片死寂宁静的冲动就越发强烈。就连佩戴的“清心护符”,都开始微微发烫,光芒闪烁不定,显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不能强行破坏雕像!”随行的灵能专家急忙阻止了准备动手的队员,“这雕像似乎是诱导场的汇聚和放大节点,强行破坏可能引发不可控的精神冲击,甚至可能导致整个镇子的居民意识崩溃!”

他们只能无奈地撤退,将情况紧急汇报给昆仑总部。

“新希望镇……已经近乎完全被‘牧者’的力量控制了。”议长看着传回的影像和数据,面色极其难看,“它们这是在建立‘样板区’,向我们,也向所有幸存者,展示被‘牧化’后的‘美好生活’吗?”

讽刺的是,与外界废墟遍野、危机四伏的末世景象相比,那种绝对“秩序”下的死寂平静,对某些彻底绝望的人而言,或许真的具有致命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