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世子去哪了? > 第三百一十六,三审元穆(下)

第三百一十六,三审元穆(下)(2 / 2)

时间一点点流逝,从清晨到日暮,又从日暮到深夜。偏殿里的烛火换了一批又一批,元穆的眼神从最初的狠厉,渐渐变得浑浊,眼皮沉重得仿佛有千斤重,好几次都差点闭上,却被冷水或鞭梢强行唤醒。

他的嘴唇干裂起皮,浑身酸痛得如同散了架,意识开始模糊,眼前不断浮现出女儿元若昭的身影,时而对着他笑,时而满眼含泪地问他“为何要杀我”。

“若昭……爹对不起你……”他喃喃自语,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

郭晟见状,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他快撑不住了!再加把劲!”

夏铖扬起鞭梢,正要再抽,元穆却突然猛地抬起头,眼神竟又恢复了几分清明,他死死盯着郭晟,一字一句道:“想让我说……除非……让拓跋焘亲自来见我!”

郭晟嗤笑一声,指尖捻着腰间的玉牌,语气带着几分戏谑与不屑:“你先把秘密吐出来,咱家再替你向圣上求求情,考虑考虑让不让你见驾!”

“休想!”元穆喉咙里挤出两个字,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锣,眼底却依旧燃着倔强的火苗。

“好啊,那咱们就继续耗着。”郭晟脸色一沉,转头对夏铖使了个眼色,“他什么时候肯交代,咱们什么时候再放过他!”

“啊——!”一声凄厉的哀嚎再度划破偏殿的死寂。

郭晟与夏铖轮流上阵,白日用冷水泼、鞭梢抽,夜里点着彻夜不熄的白烛,不让元穆有半分合眼的机会。一连三天三夜,这场无声的熬刑从未停歇,元穆的脸色早已惨白如纸,眼窝深陷,嘴唇干裂得渗出血丝,意识在清醒与混沌间反复拉扯,却始终不肯松口。

而此时的玉京城外,一队快马踏破了冬日的寒雾,为首之人一身风尘,正是奉旨外出追缴叛党的栗嵩。他终是赶在年前,策马奔回了皇城。

文华殿内,栗嵩刚卸下一身风霜,便急匆匆跪地觐见,脸上满是邀功的喜色:“圣上!奴婢回来了!幸不辱命,已将叛贼明瑞与纥骨元不孤的首级带回!”他说着,便要起身扑向御座,那股子亲近热络,全然不似君臣,倒像久别重逢的家人。

“行了行了,”李华摆摆手,语气带着几分不耐却并无真怒,“朕还没瞎,看得见你的功劳。来人,把首级拿下去处置了,朕不想看这些血腥东西。”

殿外侍卫应声上前,迅速抬走了盛着首级的木匣。李华转头,目光扫过阶下肃立的几位阁老,沉声道:“几位爱卿,说说吧。屈吉安和徐宁此番立下大功,该如何封赏?那些依附叛党的余孽,又该如何惩处?另外,岱岚州经此一乱,亟需一位得力之人镇守,派谁去合适?”

话音刚落,萧时中便躬身出列,他神色沉稳道:“圣上,屈吉安智勇双全,统筹全局有功,臣建议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山海关等处;另外世袭锦衣千户,世袭罔替;徐宁骁勇善战,阵前斩将夺旗,可擢升副总兵,赏银五百两、绸缎五十匹,另赐御制腰牌,许其见驾不跪。”

“嗯,可以!”李华点头表示同意。

“那岱岚州知府人选呢?”

说到岱岚州的镇守人选,彭启丰起身,沉吟片刻,缓缓道:“岱岚州地处边境要冲,既是抵御外敌的屏障,又刚经战乱,民心未稳、府库空虚,需得一位兼具军事才能、吏治经验与怀柔之心的重臣前往。臣举荐前兵部尚书、现致仕在家的裴度!”

“裴度?”李华眉梢微动,“他已致仕三年,还肯出山?”

“裴公素有报国之心,且在早年曾任岱岚州知府,熟悉当地风土人情。”彭启丰补充道,“若圣上能亲笔下诏,晓以大义,裴公必当慨然应允。此外,可再派户部郎中苏廉同往,苏廉精于理财,能协助裴公整顿府库、安抚流民,二人一武一文、一刚一柔,定能尽快稳定岱岚州局势。”

“算了吧,他早年就治理过岱岚州,还不如明瑞呢,再让他那把年纪再去岱岚州,恐怕...唉!换一个,换一个。”

几人沉默片刻,忽然,吴伯宗目光微凝:“臣举荐秦衡州左都御史秦岳,此人刚正不阿,历任地方时颇有政绩,且治军严谨,定能镇住局面。”

一旁的薛灏附和道:“吴阁老所言极是。秦御史确是合适人选。”

这时。萧时中开口了,“秦岳确是良才,但他性子过刚,恐难容地方旧势力。臣提议,再加派吏部侍郎温彦博同往,温彦博深谙吏治,擅长调和矛盾,二人一刚一柔,正好互补。”

“嗯,准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