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清算(2 / 2)

“嗡”的一声,庆王妃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黑,差点晕厥过去。她猛地抬起头,脸上血色尽褪,嘴唇哆嗦着,难以置信地看着那宣旨太监,仿佛想从他脸上看出这是一场玩笑。

不是赦免,是催命!

从云端跌落泥沼尚能喘息,而这第二道圣旨,是直接将他们踩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连苟活的机会都彻底剥夺!

“不……不可能!陛下……陛下怎能如此!孩子们……孩子们是无辜的啊!”庆王妃再也维持不住镇定,发出凄厉的哭喊,她下意识地将身边吓得呆住的幼子幼女紧紧搂在怀里,仿佛这样就能保护他们。

然而,冰冷的现实不会因她的哭求而有丝毫改变。侍卫们端着托盘上前,上面摆放着白绫和鸩酒。王府内顿时哭喊震天,求饶声、悲鸣声响成一片。

曾经金尊玉贵的龙子凤孙,此刻如同待宰的羔羊。庆王妃看着那夺命的毒酒和白绫,又看看怀中稚嫩的孩子,眼中充满了绝望、怨恨和无尽的悲哀。她最终选择了鸩酒,或许是想留个全尸。她亲自喂年幼的子女喝下那掺着剧毒的苦酒,看着他们在自己怀中痛苦地抽搐、断气,最后,她自己亦仰头饮尽。

曾经显赫一时的庆王府,在一日之内,走完了从极盛到灭绝的全过程。满门诛绝,血脉断绝。

赵家

当禁军粗暴的砸门声和呵斥声撕裂赵府的宁静时,阖府上下瞬间乱作一团。赵崇明的大伯,一位年逾古稀、须发皆白的老臣,在仆役的搀扶下,踉跄着迎出前厅。他一生谨小慎微,靠着父亲的荫庇和圆滑处世,才保住家业,万万没想到晚年会遭此灭顶之灾。

面对如狼似虎、开始翻箱倒柜的兵丁,老人浑浊的眼中老泪纵横。他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用颤抖的双手,从祠堂最隐秘的龛位中,请出了那个用紫檀木匣精心供奉的丹书铁券。

他跪在冰冷的地面上,将木匣高高举过头顶,如同举行一场最神圣也是最绝望的仪式。匣盖打开,那卷用铜铁铸成、象征着对赵秉弘不朽功勋和“永免一死”的恩典,在混乱的火光下,依然散发着庄重而神秘的光泽。

“将军!将军且慢!”老人声音嘶哑,带着哭腔,“此乃圣上亲赐丹书铁券!有免死之权!求将军呈报圣上,念在我赵家世代忠良,先祖微功的份上,法外开恩,留我赵氏一门血脉啊!”

他匍匐在地,额头紧贴地面,身体因恐惧和期望而剧烈颤抖。周围的赵家女眷孩童也跪倒一片,哭声哀戚,都将希望寄托在这卷传说中的“免死金牌”上。

然而,负责抄家的禁军统领,只是冷漠地垂下眼皮,瞥了一眼那卷轴,眼神中没有丝毫对皇祖恩典的敬畏,只有执行命令的冰冷。他甚至没有伸手去接,只是用公事公办的语气,斩钉截铁地宣判:

“老大人,醒醒吧!丹书铁券,护的是忠良,而非逆臣!圣上有旨,赵崇明参与谋逆,罪不容诛,其罪株连全族!此乃国法,岂是一个铁片可以动摇?!”

这番话,如同晴天霹雳,彻底击碎了赵家最后的希望。老父亲猛地抬起头,脸上血色尽失,嘴唇哆嗦着,仿佛一瞬间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那沉重的丹书铁券从他无力的手中滑落,“啪”地一声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铭刻的字迹在尘土中显得格外刺眼而讽刺。

至高无上的恩宠,在当下绝对的皇权面前,竟如此不堪一击,脆薄如纸。

最终,赵崇明被单独枷锁,押往诏狱深处。而赵氏满门,无论垂暮老者还是蹒跚幼童,尽数被套上沉重的枷锁镣铐,在禁军的押解下,组成一列凄惨的队伍。他们在玉京百姓复杂目光的注视下,踏上了流放关外苦寒之地的漫漫长路。前途茫茫,生死难料。

那卷被遗落在地的丹书铁券,最终不知被哪个兵丁随意踢到了角落,与散落的杂物混在一起,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它曾经的荣耀与光辉,连同赵家的命运一起,在这座帝都被彻底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