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蜀王府发生了件事,事情起因是蜀王妃身边女使发现,有一个宫婢胆大包天,竟用媚药勾引蜀王。蜀王妃知道以后,二话不说就要把这个贱婢杖毙,结果那个官婢竟然说自己蜀王有了骨肉,蜀王妃当然不信,叫来詹世清把脉,结果真有了,一对时间,确实是蜀王的种,蜀王妃强忍着恶心,留下她做妾。本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等我再见她时,她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了,蜀王妃盖棺定论,说是福薄,不小心摔了一跤,大人小孩都没保住。我不明白,这些话究竟是说给那个宫婢的,还是说给其他人的呢?”——李华《世子升职记》
李华看着跪在地上的太监们,问道:“有没有不是从宫里来的?”一听这话,有一大半的太监都举起了手,李华又说:“那就从你们先开始,谁先来?”
然后几个胆大的太监就举手开始展示“才艺”,结果都是些花架子,中看不中用,直接让张恂将他们赶了出去。
李华眉头紧皱,眼底闪过一丝失望。这时一个小太监举手说:“启禀世子殿下,奴婢读过书,略识得几个字。”李华有些惊讶,但随即又就明白了,大概是家里突遭变故,没办法才当了太监。
于是李华提笔写了几个字,让他认,他也都一一回答上来了,李华有些好奇的问:“家里出了什么重大变故,才让你进王府当差?”
那太监却说:“回禀殿下,奴婢家里没遭过重大变故,兄弟姐妹太多,活不下去,这才阉了当太监。”李华又些惊讶,说道:“那你刚才说读过...”李华恍然大悟,自己理解错了,那太监这时从怀里掏出一本《解语》说:“回禀殿下,奴婢一有闲暇就会看《解语》,从而也就识得几个字。”
李华从那个太监手里拿过那本《解语》,没翻几页,就快散架了,想必是经常看的结果。李华不禁点头,于是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
那太监回话:“回禀殿下,奴婢叫孙安,今年十八了。”李华将书重新塞回孙安手里,并说:“以后你就叫孙宪吧。”说完,就从盘里又拿出一个蜜饯放到孙宪手里。
这时又有一个太监着急的举手,说道“启禀世殿下,奴婢精通算术,愿为世子效劳。”李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味。他指尖轻点案几,示意那太监上前回话。
“你叫什么名字?”
“回殿下,奴婢本姓夏只有一个贱名叫算盘。”那太监生得眉清目秀,说话时眼珠灵动,“奴婢父亲原是钱庄账房,奴婢从小跟着学,如今能双手同时打两本账。”
李华挑眉,命人取来算盘。只见夏算盘十指翻飞,算珠碰撞声如珠落玉盘,竟同时算出两笔截然不同的账目。更妙的是,他一边打算盘,一边还能口述结果,分毫不差。
“好本事。”李华颔首,却突然话锋一转,“不过本世子倒想考考你——若是一石米价三钱银子,今年江南水患,米价涨了三成,本王要赈济三千灾民,每人发五斗米,该备多少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