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时候,张经理说:“阿澈,你们现在规模越来越大了,要不要招几个人?以后订单多了,你们五个人肯定忙不过来。”阿澈想了想:“是该招了,打算招两个揉面的,一个打包的,这样老周和小吴也能轻松点。”“我帮你留意着,有合适的给你介绍。”张经理说。
下午两点,阿澈和小李回到新厂房,大赵他们已经把厂房收拾干净了,五个烤炉擦得锃亮,货架上的材料也摆得整整齐齐。“阿澈哥,送完了?麻辣的客户满意吗?”小吴赶紧问。阿澈笑着说:“特别满意,下周一还要一万盒麻辣的。”“太好了!”大家都欢呼起来。
阿澈说:“按之前说的,下午歇半天,大家赶紧回去休息,明天正常上班,开始烤麻辣的。”大赵说:“我想在厂房再待会儿,把烤炉再检查一遍,省得明天出问题。”老周说:“我跟你一起,顺便把辣椒面的量再算一遍,保证口味不变。”阿澈点点头:“行,你们别太累了,早点回去。”
小吴和小李先回去了,阿澈、大赵和老周留在厂房。大赵检查烤炉,老周在案板上算辣椒面的比例,阿澈则整理账本,把这次的订单和收货单都收好。“阿澈哥,下次烤麻辣的,五个炉子全烤,一次两百盒,一天能烤两千盒,五天就能烤一万盒,完全赶得上。”老周说。阿澈说:“别全烤,留一个炉子烤原味,万一有客户要原味的,也能及时供应。”
下午三点半,大赵把烤炉检查完了,老周也把辣椒面的比例算好了,写在一张纸上,贴在了案板上。“都弄好了,我们也回去吧。”阿澈说。他锁好门,跟大赵、老周一起往外走,刚走到门口,手机响了,是个陌生号码。
“喂,是阿澈吗?我是张经理介绍的,听说你们要招人?”电话里是个女人的声音。阿澈赶紧说:“是,我们要招揉面和打包的,你想应聘哪个岗位?”“我以前在面包房揉过面,想应聘揉面的,明天能去面试吗?”女人问。阿澈说:“可以,明天早上四点到新厂房,我们看看你的手艺。”“好,谢谢老板。”女人挂了电话。
大赵笑着说:“刚说招人,就有人来了,真及时。”阿澈说:“希望她手艺好,能帮上忙。”三个人分道扬镳,阿澈骑上电动车,心里美滋滋的,不仅订单成了,还有人应聘,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回到家,老婆正在做饭,闻到香味,阿澈赶紧凑过去:“今天做什么好吃的?”“你爱吃的红烧肉,还有炒青菜,庆祝你们这次大订单。”老婆笑着说。阿澈从背后抱住老婆:“还是你最懂我。”老婆拍了拍他的手:“别贫了,洗手吃饭。”
吃完饭,阿澈躺在沙发上,掏出手机看今天的收货单,王总签的字龙飞凤舞,看着就喜庆。他又给张经理发了条消息:“张经理,谢谢你帮忙,下次请你吃饭。”张经理回了个笑脸:“应该的,以后合作的机会多着呢。”
晚上七点,阿澈正在看电视,手机又响了,还是个陌生号码,接起来一听,是个男人的声音:“我是听张经理说你们要招人,我想应聘打包的,我以前在快递公司干过,打包特别快。”阿澈说:“可以,明天早上四点到新厂房,我们看看。”男人说:“好,明天一定到。”
挂了电话,阿澈跟老婆说:“一下子来了两个应聘的,明天面试,要是合适,就能直接上班了。”老婆说:“那太好了,你们也能轻松点,不用天天这么累了。”阿澈点点头,心里满是期待,以后有了新人,订单再多也不怕了。
第二天凌晨三点五十分,阿澈到了新厂房,应聘的两个人已经在门口等着了,一个女的,叫小芳,一个男的,叫小郑。“你们先进来,等大家到了,就试试手艺。”阿澈打开门,让他们进去。
四点整,大赵、老周、小吴、小李也到了,阿澈介绍说:“这是小芳,应聘揉面的;这是小郑,应聘打包的。等下小芳跟老周、小吴一起揉面,小郑跟小李、陈阳一起打包,看看怎么样。”大家都点点头,开始准备干活。
小芳走到案板前,老周跟她说了揉面的配方和手法,小芳听了一遍,就开始动手,揉出来的面团又匀又软,跟老周揉的差不多。老周点点头:“手艺不错,比我刚开始的时候还好。”小芳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在面包房干了三年,揉面还是没问题的。”
小郑则跟着小李学打包,他以前在快递公司干过,动作特别快,贴标签、装盒、计数,一气呵成,比小李还快。小李说:“你这速度,以后打包肯定不用愁了。”小郑说:“干惯了,慢不下来。”
五点整,第一批脆片上炉了,小芳揉的面团刚好用上,烤出来的脆片跟平时一样,口感没差别。阿澈说:“你们俩明天就正式上班吧,工资跟大家一样,干得好还有奖金。”小芳和小郑都特别高兴:“谢谢老板,我们一定好好干。”
有了新人,大家的压力小了不少,老周和小吴不用再一直揉面,小李和陈阳也不用一直打包,轮流歇着。上午十点,已经烤了八百盒麻辣脆片,比以前快了不少。大赵说:“有新人就是不一样,效率高多了。”阿澈说:“等下周一送完一万盒麻辣的,我们再招一个看烤炉的,这样五个炉子就能一直转,不用等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小芳说:“老板,我有个老乡,以前在食品厂看烤炉的,手艺特别好,要不要让他来试试?”阿澈说:“可以啊,让他明天来面试,合适的话就留下。”小芳赶紧给老乡打电话,跟他说了情况,老乡说明天一定来。
下午四点,一天的活干完了,总共烤了一千六百盒麻辣脆片,比平时多了四百盒。阿澈说:“今天大家都辛苦了,早点回去休息,明天继续。小芳、小郑,你们俩要是有什么不懂的,随时问大家。”“知道了,老板。”小芳和小郑点点头。
大家都走了,阿澈留在厂房,看着五个烤炉,心里满是感慨。从一开始的五个人,到现在要招到八个人;从三个烤炉,到五个烤炉;从一种口味,到两种口味;从几千盒的订单,到几万盒的订单,这一路虽然累,但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