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冬备(2 / 2)

接下来两天,春杏和老吴媳妇忙着弹棉花。没有弹棉花的弓,就用木棍把棉花一点一点捶松,再铺平整。石头也想帮忙,春杏就让他把捶好的棉花铺在布上,小心翼翼的,生怕弄乱了。

到了拉盐的日子,天刚亮,阿澈和张猛就扛着空麻袋往山下走。大胡子已经带着几个人在山口等着,还有其他村的人,总共十几个人。大胡子见人齐了,说:“盐在山下的镇上,之前跟盐铺老板说好的,咱们拉了盐就赶紧回来,别在镇上多待,怕有麻烦。”

一行人往镇上走,路上没遇见啥情况。到了盐铺,老板已经把盐装好了,一袋袋堆在门口。阿澈和张猛扛了两袋盐,每袋有五十斤,压在肩上沉甸甸的。大胡子说:“别歇着,赶紧往回走,天快黑了。”

往回走的时候,张猛有点扛不动,阿澈就跟他换着扛。走到半路,遇见几个村民,背着点山货去镇上卖,说山里再过半个月可能要下雪。大胡子听见这话,加快了脚步:“得赶在下雪前把该准备的都弄好,雪一落,山路就难走了。”

回到木屋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春杏赶紧端来热水,让阿澈和张猛洗手洗脸。老吴把盐袋打开,用小坛子装了一些,放在灶边,剩下的装在竹筐里,挂在房梁上——怕受潮,也怕老鼠啃。

晚上煮了小米粥,还蒸了玉米面窝头。大家围着火堆吃饭,春杏说:“棉花已经捶好了,明天开始裁布做棉袄,先给石头做,他年纪小,最不耐冻。”石头听了,眼睛亮晶晶的:“我要蓝色的棉袄!”春杏点头:“行,给你做蓝色的。”

接下来几天,春杏天天做棉袄。阿澈和张猛则去山里砍了更多的柴,堆在小棚子旁边,堆得像小山一样。老吴教周平编草帘,编好的草帘铺在木屋的窗户上,能挡点风。石头每天还是去菜地里看,回来就说:“今天的白菜又大了点,棚子没被风吹倒。”

这天早上,阿澈起来一看,外面飘着小雪花。他赶紧去菜地,看见松枝棚子上落了层白,赶紧把雪扫下来。老吴也过来了,摸了摸干草

雪下了小半天就停了,太阳出来后,地上的雪很快化了。大胡子又派人来,说让各个村都留意着点,雪一化容易起雾,怕有土匪借着雾天进山。阿澈跟大家说:“以后晚上轮流守夜,张猛和周平值上半夜,我和老吴值下半夜,有情况就喊。”

晚上守夜的时候,阿澈坐在院子里的火堆旁,看着木屋的窗户里透出光——春杏还在里面缝棉袄,灯光映着她的影子。张猛坐在旁边,手里拿着刀在磨:“阿澈哥,你说明年春天,咱们种的小麦能长好吗?”阿澈点头:“肯定能,老吴懂种地,咱们好好照看,到时候收了小麦,就能蒸馒头了。”

张猛笑:“我还想吃肉包子,就是咱这儿没肉。”阿澈也笑:“等明年夏天,咱们去山里设陷阱,抓点兔子、野猪,到时候给你包肉包子。”

正说着,听见屋里春杏喊:“阿澈哥,张猛,石头的棉袄做好了,你们进来看看!”阿澈和张猛走进屋,看见石头正穿着新棉袄,蓝色的布面,棉花塞得厚厚的,石头转了个圈:“你们看,暖和不?”老吴摸了摸棉袄:“针脚缝得密,暖和,冬天穿这个肯定不冷。”

春杏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明天开始做阿澈哥的,再做张猛和周平的,最后做我和老吴媳妇的。”阿澈说:“别太累了,慢慢做,反正雪刚下,还没到最冷的时候。”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一边准备过冬,一边留意着山里的动静。棉袄一件接一件做好,柴火堆得越来越高,小米和玉米也存得够吃。菜地里的白菜和萝卜长得越来越好,老吴说再过半个月,就能拔萝卜吃了。

这天下午,阿澈正在院子里劈柴,看见周平从外面跑回来,手里拿着几根干枯的野山椒:“阿澈哥,我在山里找着这个,能腌在咸菜坛子里,冬天吃着下饭。”阿澈接过野山椒看了看:“行,让春杏洗干净腌上,到时候喝粥就着这个,肯定香。”

春杏把野山椒洗干净,切成段,跟之前的腌白菜放在一起,又加了点盐。石头凑过来看:“这个辣不辣?我想尝尝。”春杏捏了一小段给他:“少吃点,辣得很。”石头咬了一口,立马眯起眼睛,哈着气:“辣!好辣!”大家都笑了,院子里的笑声飘得很远,盖过了山里的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