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空境镜空 > 第71章 孤舟溯寒江

第71章 孤舟溯寒江(1 / 2)

罗云净首先列出了一份长长的、需要调阅的技术档案和项目报告清单,其中将二厅关于“移动侦测平台”、“城区信号追踪效能评估”、“特定频段干扰源分析”等报告混杂在大量其他无线电技术文档中,提交了上去。

审批很快通过。几天后,几大箱标注着“机密”的文件被送到了他的办公室。罗云净以需要绝对安静和保密为由,向胡为缮申请,将资料查阅和草案撰写的主要地点放在资料室隔壁的一间小型保密会议室进行,并要求暂时减少其他事务性工作的干扰。胡为缮爽快批准。

这为他创造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一定程度上避开了赵安平时刻的关注。

接下来的日子,罗云净几乎泡在了保密会议室里。他埋首于浩繁的技术文件中,快速浏览、筛选、记录。他像一台高效的机器,将有用的信息分类提取:一方面是用于撰写“漂亮”草案的素材,另一方面,则是关于测向车的点滴情报。

他从一份份效能评估报告的字里行间,确认了钱工程师提到的城区定位精度问题,甚至找到了几次在城南密集民居区测试时“目标丢失”的记录。他从布防总结中,大致勾勒出测向车近期重点监控的区域和路口规律,与父亲罗明元提到的警备司令部设卡位置高度重合。他还注意到,报告中多次提及需要“电力保障车辆”伴随支援,暗示其功耗较大,持续野战能力可能存在短板。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被他以极高的技巧加密记录。他不敢携带只纸片字离开,所有关键内容都依靠强记和分散的符号记录,回到寓所书房后再进行整理。

草案的撰写也在同步进行。他提出的“系统化”方案,宏观上架构庞大,涵盖了从基础研究、设备研发、到人员培训、布防体系建设的全链条,看起来无懈可击。但在具体的技术路径选择和时间节点规划上,他巧妙地引入了争议:比如,是优先发展成本高昂、技术门槛高的新一代全频段干扰系统,还是先对现有设备进行针对性升级?在布防体系上,是重点保障主要干道和枢纽,还是追求全区域覆盖?

他知道,这些争议点在官僚体系内,足以引发无休止的争论和扯皮,从而拖延整体进程。

一周后,罗云净将一份内容详实、逻辑清晰的《特种无线电技术装备发展规划草案(初稿)》呈交给了胡为缮。胡为缮翻阅后,大为赞赏。

“好!云净,果然没看错你!这份草案思路清晰,考虑周全,尤其是提出的‘体系建设’理念,很有高度!我稍作修改,就提交给高参座。”胡为缮兴奋地说,“你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两天。”

罗云净谦逊地告退,心中却没有丝毫放松。他知道,草案提交上去,只是第一步。更大的风浪,可能还在后面。他利用这次任务获得的情报至关重要,必须尽快设法传递出去。然而,“静默”令依旧有效,与肖玉卿的联系中断,死信箱风险太大。

他陷入了新的困局。

就在他苦思传递渠道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悄然降临。

这天傍晚,他刚回到寓所,罗明元便递给他一个制作精美的请柬。

“海城总商会组织的慈善募捐晚宴,明晚在中央饭店。给罗家也发了帖子,我本来打算让你母亲去应酬一下,但她这两天身子不太爽利。”罗明元看着儿子,“你最近也够累的,不如去散散心?这种场合,军政商学各界的人都有,或许……能听到些不一样的消息。”

罗云净本能地想拒绝,他现在需要的是低调。但目光扫过请柬落款处的主办方名单,一个名字跳入眼帘——陈兆谦夫人,许佩文,是晚宴的名誉主席之一。

他心中一动。陈兆谦方面,自从上次茶室谈话后,再无动静。这次晚宴,陈夫人作为主办方之一,陈兆谦极有可能露面。这是一个在相对公开、自然的场合下,与陈兆谦“偶遇”并短暂交流的机会。虽然无法传递具体情报,但或许能探听一些关于委员会改组、乃至当前内部审查风向的信息,这同样至关重要。

而且,在这种名流云集的场合,或许……能遇到其他潜在的、意想不到的“朋友”?

“好,父亲,我去。”罗云净接过了请柬。

深潭之下的暗影,随着这份突如其来的请柬,似乎又迎来了新的变数。他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应对这场觥筹交错间的无声较量。

翌日傍晚,华灯初上,中央饭店门前车水马龙。罗云净一身深色西装,持柬步入宴会厅。厅内水晶灯流光溢彩,衣香鬓影,觥筹交错,与外面肃杀紧张的氛围判若两个世界。

他刻意选了个不显眼的角落,端着一杯香槟,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全场。很快,他看到了被几人围在中间谈笑风生的陈兆谦,而他身边那位气质雍容、身着绛紫色锦缎旗袍的,正是他的夫人许佩文。许佩文言谈间姿态得体,既能与政要夫人寒暄,也能与商界巨擘应对自如,显然并非寻常内眷。

罗云净耐心等待着机会。直到陈兆谦暂时摆脱人群,走向休息区时,他才看似无意地踱步过去,恰到好处地打了个照面。

“世伯。”罗云净微微躬身,语气恭敬。

陈兆谦见到他,略显意外,随即露出惯常的温和笑容:“是云净啊,你也来了。听说你最近在规划局担了重担,胡为缮对你可是赞誉有加。”话语亲切,眼神却带着审视。

“世伯过奖,不过是分内工作,尽力而为罢了。”罗云净谦逊回应,随即自然地看向不远处的许佩文,“伯母今晚是东道,真是光彩照人。”

陈兆谦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脸上露出一丝真实的暖意:“她总是闲不住,喜欢张罗这些。”他话锋微转,看似随意地问道:“高参座对你们搞的那个规划,很重视吧?”

来了。罗云净心中警惕,面上却露出适当的困扰:“高参座锐意进取,期望很高。只是……涉及面太广,二厅那边的一些关键技术资料,获取还是颇有难度,草案难免有些地方不够扎实,怕是难以完全达到上峰的期望。”他既点出了困难,暗示了草案可能存在的“瑕疵”,又将部分责任引向了二厅的配合问题,同时表现出对未能完美完成“高参座”任务的担忧。

陈兆谦若有所思地“嗯”了一声,轻轻晃动着手中的酒杯:“二厅向来壁垒森严,可以理解。做事情,循序渐进就好,不必急于求成。有些时候,慢一点,稳一点,未必是坏事。”这话像是在安慰,又像是在暗示什么。

这时,许佩文款款走来,微笑着对陈兆谦说:“兆谦,刘部长夫人想跟你聊几句。”她随即看向罗云净,笑容温婉,“云净也来了,真是难得。你母亲前两日还同我通过电话说你,你最近怎么也不来家里坐坐?”

“劳伯母挂心,最近局里工作繁忙,等忙完这段时日,再上门叨扰。”罗云净恭敬回答,感受到沈佩文话语间那份属于长辈的、不带明显目的的关切,与陈兆谦那种隐含机锋的问候截然不同。

“你们年轻人忙事业是好事,但也别忘了多陪陪家人。”许佩文语调和煦,又对陈兆谦轻声道,“你们聊,我去那边照看一下。”

简单的寒暄,点到即止。陈兆谦拍了拍罗云净的肩膀:“放松些,这种场合,多认识些朋友没有坏处。我过去一下。”说完,便随着夫人向人群走去。

与陈兆谦的短暂交流,信息量却不少。陈兆谦确认了高思远对规划的重视,也暗示了他对“慢一点”的默许甚至支持,这与他之前“根基稳固”的论调一脉相承。这让罗云净心中稍安,至少在自己刻意“拖延”这件事上,陈兆谦这里不会成为阻力。

他继续在人群中穿梭,耳中捕捉着各种碎片化的信息:某位银行家抱怨信贷收紧,某位部队后勤军官提及运输线路调整,还有一些关于前线战局的小道消息……真伪难辨,但都折射出时局的动荡。

就在他准备悄然离场时,一个略带沙哑的声音在身旁响起:“这位可是罗云净,罗工程师?”

罗云净转身,见是一位戴着金丝眼镜、学者模样的中年男子,有些面生。“正是鄙人,您是?”

“鄙姓韩,韩仲实,在国立北平大学物理系混口饭吃。”对方笑着递过名片,“久仰罗工程师大名,你在《工程》期刊上那篇关于短波信号稳定性的文章,见解独到,我一直想找机会请教。”

罗云净心中微动,那篇文章是他早年在研究院时发表的,涉及一些基础的无线电理论,并无敏感内容。但在此刻,一位远道而来的大学教授因一篇旧文特意来结识,未免有些巧合。

“韩教授过奖,那是多年前的拙作,不值一提。”罗云净客气地回应,心中警惕并未放松。

韩仲实似乎看出他的疏离,也不在意,压低声音道:罗工过谦了。就说现在某些侦测技术,他刻意顿了顿,目光扫过四周,一味追求功率和范围,却对复杂环境下的“多径衰落”缺乏有效应对,实在是舍本逐末……”

“多径衰落四个字像一记重锤敲在罗云净心上。他强迫自己保持面色不变,但握着酒杯的手指却微微收紧。这绝不是巧合——一个远在北平的教授,怎么会知道二厅正在头疼的技术难题?并在此刻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