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熟悉的景象,让沈微婉的心瞬间被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填满。
那是一种混合着无尽怜爱、深沉愧疚与巨大慰藉的洪流。
怜爱他如此幼小,却已懂得勤奋向学,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愧疚于自己能力有限,不能给他更优渥的条件,甚至连一张像样的书桌、一盏明亮的油灯都无法提供,只能让他在店铺角落里,借着微光刻苦攻读。
而慰藉……则是看着这小小的人儿,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得懂事、坚韧,他那稚嫩的背影里,仿佛已经蕴藏了能够穿透一切阴霾的、蓬勃的生命力。
她的目光细细描摹着安儿的轮廓。比起刚入学时,他似乎又长开了一些,脸颊的线条不再完全是圆润的孩童模样,隐约有了些许少年人的清俊影子。那紧抿的、即使在睡梦中似乎也带着一丝倔强的嘴唇,像极了她。而那饱满的额头、挺直的鼻梁,却又隐隐有着那个她不愿提及、却无法从血脉中彻底抹去的人的影子。
这个认知让她的心刺痛了一下,但很快又被更强烈的母性覆盖。无论他像谁,他都是她的安儿,是她在这世间唯一的骨血与寄托。
灯火跳跃了一下,光影随之晃动,安儿在睡梦中无意识地咂了咂嘴,翻了个身,将脸更深地埋进了枕头里,那本《千字文》被他无意识地搂得更紧。
沈微婉的唇角,不由自主地向上弯起一个极温柔、极疲惫,却充满力量的弧度。
所有的辛劳,所有的算计,所有的隐忍与坚持,在眼前这静谧的睡颜面前,仿佛都找到了最终的意义和价值。
她轻轻放下笔,生怕细微的声响惊扰了儿子的好梦。她站起身,动作极轻极缓地走到床边,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将他枕边的书本和笔墨挪开,摆放得更整齐些。然后,她伸出手,用指尖极其轻柔地,将他额前几缕被汗水濡湿的发丝拨开。
指尖触碰到孩子温热的皮肤,感受到那平稳的呼吸,她的心也仿佛在这一刻找到了安放的处所。
她就那样静静地站在床边,看了许久许久。昏黄的灯火将她自己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投射在身后的墙壁上,那是一个坚韧的、背负着生活重担的母亲背影。而在她目光所及之处,是另一个小小的、正在悄然成长的背影,承载着她全部的爱与希望。
夜深人静,灯火阑珊。一大一小两个背影,一个在灯下坚守,一个在梦中成长,共同构成这寒夜里,最温暖、也最坚定的一幕。薪火相传,无需言语,便在这无声的凝望与守护中,完成了它最深刻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