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被休后,我靠空间种田惊艳天下 > 第124章 饿出来的规矩,最硬

第124章 饿出来的规矩,最硬(1 / 2)

暴雨如注,砸在茅草屋顶上噼啪作响,像是无数细小的石子从天而降。

风裹着湿气钻进窗缝,吹得油灯摇曳不定,火光在墙上投下沈清禾挺直的身影,一动不动。

她蹲在门槛边,指尖捻起黄狸爪下带进来的那撮泥土,轻轻一搓,土粒簌簌落下,残留的灰白色在昏黄灯光下格外刺眼。

鼻尖微动——那股若有若无的刺鼻味又来了,是石灰,但不纯,混着某种腐烂植物的气息。

她瞳孔一缩。

这不是寻常撒灰防虫的痕迹。

“陆时砚。”她低唤一声,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错辨的紧迫。

内室帘幕掀开,男子披衣而出,发丝微乱,眸色却清明如夜星。

他只看了那泥土一眼,便已明白事态严重。

“我去查田埂。”

话音未落,人已执伞冲入雨幕。

沈清禾没有阻拦。

她知道,这场雨不是天灾,而是掩护——有人要动手了。

就在“三方联封契”落地的第一夜,在万人见证之后,在信义初立之时,敌人选择了最狠毒的方式:毁粮、断源、乱心。

半个时辰后,陆时砚归来,蓑衣滴水成线,手中攥着一团湿透的麻布残片,夹杂着几缕暗绿色药渣。

“排水沟底,三处隐蔽口被人为挖开,埋了这种囊袋。”他将残渣摊在桌上,“我尝了一点——碱性极强,与去年‘黑霜降’毒田所用的配方九成相似。”

沈清禾眼神骤冷。

“他们想让我们的地也变成废土。”她缓缓起身,走到墙边悬挂的地图前。

雨水顺着屋檐流成帘幕,映得图上红笔标注的“共耕区”微微发晕。

就在这时,急促脚步声由远及近。

裴怀瑾冒雨赶来,衣袍尽湿,面色铁青:“六县同步闭市!所有非‘光明契’认证的粮铺一夜关门,连私贩都绝迹。盐纲会联合漕帮封锁水路,陆路镖局集体罢运……这是全面围剿。”

陈砚之紧随其后,低声补充:“民间已有传言,说我们囤粮拒售,意图哄抬物价。”

屋内一时寂静,唯有雨声轰鸣。

沈清禾却忽然笑了。

笑意清淡,却如寒刃出鞘,锋利逼人。

“他们忘了,”她转身,目光扫过众人,“从去年荒年熬过来的人,早就不靠他们活了。”

她走向案前,提笔蘸墨,在一张桑皮纸上写下四个大字:共耕应急令。

“即刻传令下去——暂停对外售粮,开启内部配给制。每户按‘耕作贡献分’领取定量口粮,伤残者、老人孩童加倍供给。明日午时,各村设点发放。”

裴怀瑾皱眉:“可有些人未必服气。凭啥多劳就能多得?”

“那就让他们看看,是谁在生死关头扛起了这片天。”沈清禾提灯出门,“我去祠堂。”

当夜,风雨未歇。

沈清禾站在村中老祠堂前,身后墙上挂着新挂出的《劳动账册》,朱砂批注清晰可见:

【永和六年春旱,铁穗率少年队昼夜抢修水渠七日,保三村秧苗】

【同年秋涝,柳芽儿组织妇孺抢收红薯三百担,存于地窖避损】

【冬雪封山,王阿婆病重,沈氏赠药并派医士巡诊】

她站在烛火之下,声音不高,却穿透雨幕:“现在不是分米,是在还债。你们每一分辛苦,我都记得。”

人群沉默。

有人低头不语,有人红了眼眶。

到了深夜,十余户人家主动来到仓房前,退还部分配额。

“我们少吃一口,留给没劳动力的家。”

沈清禾没有推辞,只是点头,在账册旁另立一本《返还录》,亲自记下每一笔。

第三日清晨,山后坊外突然涌来一群衣衫褴褛的“灾民”,哭声震天。

“你们有米不吃,让我们饿死吗!”

“沈家女是伪善!开仓救人才是正道!”

柳芽儿一眼看出破绽——这些人指甲干净,鞋底无泥,走路步伐稳健,分明是装穷闹事。

她怒而欲擒,却被沈清禾抬手制止。

“放他们进来。”沈清禾平静道,“每人一碗稀粥。”

并在粥棚旁立起一块青石碑,上书三行字:

凡领食者,须报真名、来历、去向。

所言若虚,一经查实,永不赈济。

此册永存,谓之《赈册》。

百姓哗然,讥讽四起。

“装什么清高?”

“不过做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