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千万不能急(1 / 2)

此时年会还没开始。

陈述来的时候,高芳芳和总编刘良正在酒店大厅聊天。

“陈先生!”

“您来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我好去迎接您。”

刘良连忙迎了过来。

“没事儿,都是自己人,没必要这么客气。”

陈述坐在了高芳芳的身边。

“这是今年的总结数据。”高芳芳将一份文件递给了陈述,“目前咱们杂志社的销量已经突破了五万册。”

“涨的这么快?”

陈述诧异道。

“一方面,是你在这上面刊登了几篇小说,也算是帮忙起了宣传效应。”

“而且汉东省作协那边,也帮忙打广告了,旗下的杂志帮我们免费宣传了好几期。”

“另一方面,我们按照你的说法,加大了广告的投放量。”

“今年本来还能盈利一些的,现在将利润中90%全都拿去推广了。”

高芳芳说道。

如今每期已经有五万册的销量了,和那些广告是脱不了关系的。

“可以!”

陈述点了点头,“最起码每期销量三十万册之前,不打算盈利了。”

“招募更多的签约作者,投放更多的广告。”

“之后不仅仅是在咱们汉东省,还要向外拓展,把杂志卖到其他省份。”

光一个汉东省,市场就那么大,很难全面发展的起来。

先向周围的省份扩散,逐渐辐射南方区域。

最后再向北方区域辐射。

“我也有这个想法,打算能到明年的时候,在沪市那边铺设市场。”刘良笑道,“当时我也算是被赶出沪市的吧?”

“这次携带着《故事会》杀回去。”

刘良早就看《收获》杂志的总编不爽了。

报仇肯定是要的。

“可以!”陈述微微颔首,“沪市是《收获》杂志的基本盘,他们的优势很大。”

“但是咱们《故事会》杂志的优势也很大,《收获》偏向于文艺杂志,面向的受众还是有些小,但是咱们的《故事会》面向的读者群体就大了。”

“男女老幼都喜欢看!”

这就是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的优劣之处。

通俗文学的受众面更广,销量也会更好。

再往后几年,纯粹的文学期刊很难卖得动了,于是就直接开始写那种小故事,然后再加点人生哲理。

尤其是以《读者》和《意林》为首的。

小故事加一点小哲理,看的人还蛮多的。

“好的,陈先生!”

刘良点了点头。

陈述的战略眼光,一向是没什么问题的。

约莫下午两点钟左右,领导们陆陆续续到来了。

王洪和出版社那边的负责人,来的还挺早。

“王主任,张社长。”

陈述打了声招呼。

这位张社长名叫张桥,陈述之前搬家的时候,他还来过呢,送了三百块钱。

《故事会》这本杂志,目前也是在他们出版社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