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胜笑了笑,依旧是那副略带腼腆的样子,避重就轻地解释道:“可能是我的武魂对水流比较敏感,加上这段时间观测的数据多了,隐约能感觉到一些规律。”他将功劳归于武魂特性和经验,隐藏了自身悟性和龟息功带来的深层感知力。
苏清瑶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有追问。她早已明白,这个看似普通的“肖工”身上,藏着太多秘密。她低下头,毫不犹豫地在那条银色预判路线旁,用蓝色的笔迹添加了确认的标注,并将古籍中的相关记载作为附注,写在了一旁。
这样的情景,在过去的半个月里不断上演。蓝色的水镜观测数据与银色的钓线感知预判,在海图上交织、印证、互补。在许多关键的海域节点,比如魂兽聚集地、能量异常点、洋流交汇处,蓝色与银色的标记高度重合,仿佛两条不同路径探寻真理的溪流,最终汇入了同一片智慧的海洋。
随着最后一片预定勘测区域的数据标注完成,这张覆盖了东海近岸数百里海域的魂兽分布与生态规律图,终于初步成型。
实验室里陷入了短暂的安静,只有魂导灯发出稳定的嗡嗡声。两人看着眼前这张倾注了半个多月心血的、前所未有的详细海图,心中都充满了成就感。
苏清瑶沉默片刻,拿起笔,在海图右下角,那片原本用于标注绘制者和日期的空白处,郑重地写下了几个字:
合着:肖工、苏清瑶
她的字迹依旧清秀,却带着一种认可的力度。
写完,她轻轻放下笔,仿佛完成了一个重要的仪式。
就在这时,肖胜将那根一直倚靠在桌边的青翠竹竿拿起,准备收回识海。或许是动作稍稍随意,或许是心神还沉浸在完成海图的放松中,竹竿的末端不经意地落下,正好压在了海图左上角,那片代表着他们这半月心血覆盖区域的、醒目的“东海”二字之上。
竹竿温润的青翠色泽,与图纸的微黄形成了对比,那天然的竹节纹路,仿佛与海图上蜿蜒的海岸线、洋流轨迹产生了某种奇妙的呼应。
苏清瑶的目光落在被竹竿压住的“东海”二字上,又抬眼看了看身旁收起竹竿的肖胜,眼神微微恍惚。
这一刻,这张海图,这片海域,似乎都与这根神秘的竹竿,以及它那同样神秘的主人,产生了一种难以分割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