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溜鱼。”肖胜一边维持着抖动的节奏,一边解释道,“鱼在水下发力挣扎,力道是变化的,忽左忽右。有经验的钓手不会死命硬拽,而是会通过鱼竿和钓线,感知它的力道变化,顺着它的劲儿,时收时放,消耗它的体力,最终才能稳稳地把它引到岸边。这组齿轮需要的,不是恒定的推力,而是能够顺应其内部能量流转惯性的、动态的‘引导力’。”
他手腕的抖动,完美地模拟了潮汐能量的波动特性,而那“8字结”的缠绕方式,则确保了牵引力能够有效传递且不会束缚齿轮的自然转动。
苏清瑶怔怔地看着那在波动牵引下顺畅运转的齿轮组,又看了看肖胜那专注而沉稳的侧脸,以及他手中那根仿佛拥有魔力的竹竿。她脑海中仿佛有一道闪电划过,瞬间明白了问题所在!
她之前的设计,是基于“稳定魂力驱动稳定机械”的传统思路,却忽略了他们要捕捉的能源本身就是“不稳定”的潮汐!用稳定的力去驱动一个需要适应波动能量的机械结构,自然会产生内在的冲突和卡顿!
“我明白了!”苏清瑶眼中爆发出明亮的光彩,她立刻拿起工具,毫不犹豫地开始拆卸那组刚刚装好的齿轮,“不是齿轮的问题,是传动比需要调整!需要引入一个能够将波动能量更有效转化为旋转动能的非标准齿距……”
她的动作变得飞快,之前的烦躁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找到问题根源的兴奋与专注。她根据肖胜模拟出的波动频率,快速计算着新的齿距比例,手下不停,更换齿轮,调整间隙。
在她忙碌的时候,肖胜依旧维持着钓线的牵引,感受着齿轮组在新参数下运转的细微变化。工作台上,那些魂导零件散发出的微弱魂力波动,似乎与肖胜手中竹竿那内敛的、随着他魂力输出而同步闪烁的蓝紫色雷纹,产生了一种极其隐晦的同步。仿佛竹竿不仅是工具,更是协调这一切能量与机械韵律的指挥棒。
很快,苏清瑶调整完毕。她示意肖胜可以撤去钓线。
肖胜手腕一抖,钓线如同拥有生命般自动解开“8字结”,悄无声息地缩回竿内。
苏清瑶启动了传动组。这一次,齿轮运转得无比顺畅,再也听不到任何卡顿杂音,只有均匀而富有活力的嗡鸣声,其转速自然地随着模拟输入能量的波动而轻微变化,完美契合了潮汐的韵律。
看着顺畅运行的装置,苏清瑶长长舒了一口气,她抬起手,用手背轻轻擦了擦额角并不存在的汗水,目光落在肖胜那根已然收回袖中的竹竿上,忍不住轻声感叹,语气中带着一丝她自己都未察觉的佩服与复杂:
“你这竿子……引导齿轮,比最精密的魂导扳手还要灵活好用。”
肖胜闻言,只是笑了笑,将竹竿往身后稍稍藏了藏,依旧是那副属于“肖工”的腼腆模样:“熟能生巧罢了,比不上苏研究员精通魂导器制作。”
实验室里,只剩下魂导器部件顺畅运行的微弱嗡鸣。两人对视一眼,又迅速移开目光,继续投入到下一部分的组装工作中。一种基于共同攻克难题而产生的默契与相互认可,在齿轮的转动声中悄然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