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再不出发,等到河水封冻或大雪封路,便只能滞留到明年开春了。
离别的愁绪开始弥漫。陈铁柱和钱秀娥老两口,看着住了大半辈子的老屋,眼中满是不舍。
人老了,总想着叶落归根,对这片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眷恋。
“他爹,咱……咱真要去那京城啊?听说那边冬天冻死人,说话也不怎么一样……”钱秀娥私下里拉着陈铁柱,忧心忡忡地说。
陈铁柱吧嗒着旱烟,沉默半晌,才重重叹了口气:
“老婆子,我知道你舍不得。我也舍不得。可为了儿孙的前程,咱们这把老骨头,还有啥不能迁就的?
耀祖的前途自是不用说,那是要干大事的。
还有耀宗那小子,在学堂里先生也夸他机灵,要是能去京城更好的书院读书,将来未必不能像他哥一样有出息。
咱们苦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孩子们能好吗?”
陈耀祖当然知道爷奶的不舍,亲口承诺,等到以后原来想回来,随时都可以回来。
道理都懂,可真到了要收拾行装的时候,看着满屋熟悉的物件,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
左邻右舍的老姐妹们闻讯赶来,拉着钱秀娥的手,也是依依不舍。
“老姐姐,你们这一去,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回来喽!”
“放心,你家这屋子,我们帮你看着,定期打扫,保证跟你们在家时一个样!”
“地里的活计也不用操心,有我们呢!”
“等你们在京城住腻了,想回来了,家还在!”
听着老姐妹们朴实却真诚的话语,钱秀娥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紧紧握着她们的手,千叮咛万嘱咐。
王富贵家也是同样情景,好在王家生意网络发达,早已安排了可靠人手接手本地事务。
最让人瞩目的,是陈家人对在清丰县产业的处置。
陈大勇和陈二喜兄弟俩,将经营得红红火火、已成为清丰县一块招牌的“陈家快餐店”,无偿赠予了陈家村族里。
在族祠前的空地上,陈耀祖对着全体族人宣布:
“这些年,承蒙各位叔伯乡亲帮衬,我家这快餐店略有盈余。
如今我们举家北上,这店便留给村里。
日后店里所有收益,皆归族中公有,一用于族学,供村里所有愿意读书的娃娃们延请名师、购买书籍;
二可用于修缮祠堂、道路,或帮扶族中孤寡。望此店能如涓涓细流,助我陈家村文脉绵长,人才辈出!”
此言一出,全场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感激的呼声。
族老们更是激动得无以复加,这不仅是留下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更是为陈家村的未来栽下了一棵参天大树!
解元公的胸怀与格局,令人折服。
“(解元公)高义!”众人纷纷躬身行礼。
陈大勇和陈二喜对视一眼,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去了京城,他们兄弟俩打算重操旧业,将结合了火锅和烤鱼特色的新式食肆开起来,凭借多年的经验和积累,他们有信心在京城闯出一片新天地!
终于,在一个晨雾弥漫的清晨,陈、王两家的车队,在无数乡邻的送别下,缓缓驶离了陈家村,前往码头。
行李装满了数艘大船,既有对故土的眷恋,更有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