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们有此孝心,那老夫便再叨扰一回。也好尝尝这能让你们如此推崇的烤鱼,究竟是何等滋味。”
于是,当晚刘府与陈府之间的院墙上,再次飘起了令人垂涎的混合香气——那是鱼皮被烤得焦香、再投入秘制汤底中咕嘟炖煮所散发出的霸道味道。
刘祭酒再次,大快朵颐,对那外焦里嫩、吸饱了汤汁的烤鱼赞不绝口。
自此,陈耀祖几人便仗着手中掌握的各种新奇美食方子,理直气壮地成了刘祭酒府上的常客。
今天送一碟新腌的泡菜,明天邀约品尝一道家乡小炒,后天又弄出了什么“炸鸡”、“狼牙土豆”之类闻所未闻的小食。
刘祭酒则是来者不拒,每每品尝,都觉大开眼界,对这几个“厨艺”和学问都颇对他胃口的年轻人,越发喜爱。
而在这一次次的美食交流与学问请教中,陈耀祖三人受益匪浅。
刘祭酒不仅为他们梳理了知识体系,更传授了许多做学问的方法以及在国子监为人处世的经验。
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准备。
时光飞逝,转眼便到了国子监报到的日子。
更让陈耀祖他们意外的是,他们被分配到的班级,恰好由刘祭酒亲自负责经史主讲。
这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刘祭酒暗中使了力。
报到这天,刘祭酒索性便等着他们一同出门。
有祭酒大人亲自领着,报到过程可谓顺畅无比。
那些负责登记、发放衣物令牌的吏员,见到刘祭酒,无不恭敬行礼。
对跟在他身后的陈耀祖三人自然也客气有加,所有手续一路绿灯,片刻便办理妥当。
就在他们办完手续,准备熟悉一下环境时,不远处回廊下,几个衣着华贵、神色倨傲的年轻学子正聚在一起,目光不善地打量着他们。
显然早已等候多时,正是某些得了“指示”准备给这几个“关系户”一个下马威的官宦子弟。
然而,当他们看清领路之人竟是素以严厉、不徇私情着称的刘祭酒时,几人脸上的倨傲瞬间变成了惊慌。
如同老鼠见了猫,互相使了个眼色,连上前打招呼的勇气都没有,便你推我搡地迅速消失在廊柱之后,生怕慢了一步就被刘祭酒逮住考教学问。
王富贵看着那几人狼狈的背影,忍不住噗嗤一笑,低声道:“嘿,咱们这算不算是‘狐假虎威’?”
姚宗胜也笑道:“看来刘祭酒这块招牌,在国子监还真是好用。”
陈耀祖心中亦是莞尔,同时也更加感激刘祭酒的照拂。
打发走了潜在的麻烦,刘祭酒这才有闲暇亲自带着他们游览国子监。
踏入这座皇家最高学府的核心区域,三人才真正体会到何为“国家文教之盛”。
但见其内建筑恢弘,布局严谨。一座座殿宇皆覆以青琉璃瓦,象征着学子如青天般清明的志向。
宽阔的广场以青石板铺就,中央矗立着高大的孔子行教石像,肃穆庄严。
藏书阁飞檐斗拱,高达数层,据说内藏典籍浩如烟海,乃是天下读书人向往的圣地。
学堂宽敞明亮,窗明几净,桌椅皆是用上好的楠木所制,散发着淡淡的木香。
每间学堂都配有巨大的沙盘和舆图,用于兵法和地理教学。
更有专门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场馆,设施齐全,远超地方书院。
庭院之中,古木参天,松柏长青,其间点缀着亭台水榭,曲径通幽。
虽是冬日,仍能想象春夏时节,此处绿意盎然,学子们于林下、水边切磋学问、吟诗作赋的雅致场景。
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股浓郁的书卷气息与沉淀下来的历史厚重感。
“不愧是大夏最高学府!”陈耀祖心中震撼,由衷感叹。
王富贵和姚宗胜也是心潮澎湃,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无疑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梦想。
刘祭酒看着三人眼中闪烁的光芒,满意地点点头,肃然道:
“国子监汇聚天下英才,机遇无数,竞争亦无比激烈。
望尔等珍惜此番机缘,潜心向学,莫要辜负了六皇子的举荐,亦莫要辜负了你们自身的才华。”
“学生定当谨记祭酒大人教诲!”三人齐声应道,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昂扬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