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映照着每一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庞,也映照着师长们欣慰而不舍的目光。
这场盛宴,直至月上中天才缓缓散去。但少年们的情谊与梦想,已随着那袅袅炊烟和铿锵誓言,飘向了更高更远的京城。
一个属于他们的、更广阔的舞台,正缓缓拉开序慕。
赶在凛冽的寒冬彻底封锁河道之前,陈耀祖、王富贵、姚宗胜三人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这个年,过得比往年都要早,也格外热闹。
陈家小院里张灯结彩,王家和姚家也派人送来了年礼,三家人聚在一起,吃了一顿格外丰盛又带着浓浓离愁的团圆饭。
席间,长辈们反复叮嘱,眼神中充满了不舍与期盼。
他们知道,孩子们此去,并非简单的游学,而是奔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前路虽充满机遇,却也必然伴随着未知的挑战。
眼见着河面开始出现薄薄的冰凌,再不起程,恐怕就要被阻隔在故乡,等待来年开春了。
启程的日子,终究还是到了。
码头上,寒风萧瑟,水汽氤氲。家人们簇拥着即将远行的游子,千言万语化作无声的凝望和细细的叮咛。
王富贵身边跟着两名精干利落的随从,眼神锐利,步履沉稳,一看便是身手不凡之辈,这是王员外特意为孙子挑选的护卫兼帮手。
姚宗胜身旁同样有两位家仆,虽不如王家护卫那般气势外露,但行动间也透着一股练家子的利索。
最引人注目的是陈耀祖身边多了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
他身着干净的青布棉袍,身形结实,面容憨厚中透着机灵,肩上背着一个不小的行囊,正认真地听着父母的嘱咐。
此人正是陈耀祖的舅舅家大儿子,大名张虎,小名虎子。
“虎子,跟着你表弟,凡事要多听、多看、多学!
手脚勤快些,眼里要有活儿,莫要给你表弟添乱,知道吗?”舅舅拍着儿子的肩膀,语气郑重。
舅妈则红着眼圈,替儿子整理本就很平整的衣领,
“儿啊,出门在外,要好生照顾自己,也要照顾好耀祖。京城不比家里,凡事多留个心眼……”
张虎用力地点着头,脸上没有离家的伤感,反而洋溢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激动:
“爹,娘,你们就放心吧!我一定听表弟的话,好好做事!那可是京城啊!多少人想去都去不了呢!
我能跟着表弟去见识见识,是咱家祖坟冒青烟了!我肯定不给表弟丢人!”
他可是在几个兄弟中“脱颖而出”才争取到这个名额的,心里别提多自豪了。
他们的行李并不多,除了必要的衣物、书籍和文房四宝。
便是张小花和钱秀娥硬塞进来的家乡特产—几罐精心腌制的萝卜干和榨菜,还有几包自家炒制的茶叶。
用张小花的话说:“外面东西再好吃,也比不上家里这一口,想家了就拿点出来尝尝。”
钱秀娥更是拉着孙子的手,一遍遍念叨:“耀祖,到了就给家里来信,报个平安,让奶奶知道你好好儿的……”
小大人陈耀宗紧紧拉着哥哥的手,仰着小脸,努力做出沉稳的模样:
“大哥,你放心去闯荡吧!家里有我呢!我现在长大了,会照顾好爷奶、爹娘,还有大伯大伯娘的!
学堂里的功课也绝不会落下!”
那认真的小模样,让陈耀祖心中既暖又酸,他蹲下身,揉了揉弟弟的脑袋,眼中满是欣慰:
“好,我们家耀宗是真的长大了。大哥相信你。在家要听话,等大哥在京城站稳脚跟,以后也接你去看看。”
相比于第一次离家的忐忑,这一次,陈耀祖三人的心情平静了许多。
因为他们知道,身后有家人殷切的目光和坚实的支持,这份牵绊让他们更加坚定,也更有力量。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