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甄嬛传:妙青借东风 > 第129章 新曲不知旧人愁

第129章 新曲不知旧人愁(2 / 2)

“忠君事主?”

皇帝重复了一遍这四个字,那笑意里多了些别的意味。

“好一个忠君事主。”

他重新坐下,呷了一口茶,这才慢悠悠地发话。

“既然皇后都说好,那朕今日,倒要听听这新曲究竟有多清雅悦耳了。”

这一句“要听听”,便是不容推拒的圣旨。

玉笙能感觉到皇后握着她的手,那温热的触感,是安抚,也是无声的命令。

她从那份短暂的慌乱中挣脱出来,重新跪下,朝着皇帝盈盈一拜。

“能为皇上解乏,是臣妾的福分。”

她的声音已经稳了下来,那一点点恰到好处的怯意,反而更添了几分动人的姿态。

皇后见状,唇边笑意更深。

她松开玉笙的手,转向皇帝,语调轻快。

“皇上且稍坐,臣妾这就让人去取玉笙的月琴来。”

皇帝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端起茶盏,姿态闲适地品着,似乎真的只是要听一首助兴的小曲。

很快,剪秋便亲自领着一个小太监,将一柄通体乌木、嵌着螺钿的月琴恭恭敬敬地捧了进来。

玉笙谢过恩,接过月琴。

那熟悉的冰凉触感顺着指尖传来,将她狂跳的心一点点抚平。

她抱着琴,在殿中选了个不远不近的位置,重新坐下。

殿内烛火通明,将她身上那件略显寡淡的秋香色宫装,都映出几分柔和的光晕。

她没有立刻开始弹奏,而是垂着眼帘,素白的指尖轻轻搭在琴弦上,调了调音。

几个零落的音符,在空旷的殿宇里轻轻回响,像是在酝酿一场无人知晓的心事。

皇帝的兴致被她这番郑重其事的模样勾了起来,他放下茶盏,身子微微前倾,专注地看着她。

玉笙终于抬起头。

她的视线没有直接落在皇帝身上,而是飘向了殿外那沉沉的夜色。

那神情里,有追忆,有怅惘,还有一丝雨过天晴后的澄澈。

而后,她的指尖动了。

没有激烈的前奏,琴音如山涧清泉,叮咚流淌,带着江南水乡的温软,一点点浸润着这紫禁城中威严而沉闷的空气。

曲调是陌生的。

初时如春日细雨,带着一丝淡淡的愁绪,诉说着一个女子身不由己的飘零。

可转瞬之间,曲调又陡然一变,像是雨后初晴,云破日出!

琴音变得明快而舒展,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对未来的期盼。

那不是靡靡之音,更非闺怨之词。

那是一种破茧成蝶的坚韧,一种挣脱了泥沼,终于呼吸到新鲜空气的欣悦。

她的歌声也随之响起,嗓音清亮又带着一丝独特的沙哑,像是上好的丝绸划过耳畔。

“……昨夜风雨骤,浮萍入江流。”

“前路无所依,此身非我有。”

“忽闻天恩召,惊梦上兰舟。”

“清辉照长夜,暖意入心头……”

歌词直白,却字字句句都敲在点子上!

既说了自己之前的惶恐无依,又点明了是“天恩”将她从噩梦中拯救。

那份感激与仰望,化作了每一个音符,献给殿上那个执掌生杀的男人。

皇后端坐着,脸上挂着得体的微笑,可那双凤眸里,却闪动着藏不住的满意。

她知道,玉笙赌对了。

这首歌,唱的不是风月情爱。

是君恩浩荡。

唱的是一个卑微的女人,对至高皇权的无限敬畏与臣服。

这才是皇帝最想听到的声音。

一曲终了,余音似有若无地在梁柱间盘桓。

玉笙抱着月琴,螓首低垂,鸦羽般的睫毛在烛火下投射出一小片剪影。

她一动不动,仿佛自己的魂魄,还陷在那曲调的最后一缕颤音里。

殿内,死寂。

皇帝没有说话。

他修长的指节,在身前的紫檀木小几上,一下,又一下,无声地叩击着。

那沉闷的动静,是此刻唯一的声音。

它敲在光洁的金砖上,敲在皇后紧握的茶盏上,更敲在玉笙那颗几乎要跃出胸膛的心上。

许久,皇帝才仿佛从一场悠远的梦中醒来,吐出一口绵长的气息。

那气息里,有追忆,有怅然,还有一丝被触动心弦后的疲惫。

“好一个‘惊梦上兰舟’。”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压过满殿华贵的空旷。

“苏培盛。”

一直如影子般立在暗处的苏培盛,身形一动,悄无声息地上前一步。

“奴才在。”

皇帝的目光没有移开,依旧牢牢锁着殿中那道秋香色的纤瘦身影。

他抬起手。

从腰间那条明黄的玉带上,解下了一枚玉佩。

那是一枚和田白玉,质地温润,油光内敛,雕着双龙戏珠的繁复纹样,玉佩的系带边缘,甚至能看出常年摩挲的痕迹。

这是天子贴身之物。

“赏她。”

这两个字,轻飘飘的,却比雷霆万钧还要震撼。

苏培盛也是一怔,眼底闪过一丝惊异,但立刻被滴水不漏的谄笑覆盖。他连忙躬身,用一双捧着圣旨般虔诚的手,从皇帝掌心接过了那枚玉佩。

皇后脸上那完美无瑕的温婉笑意,出现了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僵硬。

她端着茶盏的指尖,微微收紧。

但仅仅一瞬,那笑意又重新变得滴水不漏,甚至更添了几分母仪天下的宽和。

“皇上如此厚爱,还不快叩谢圣恩?”

玉笙像是被这道恩宠劈中了天灵盖,整个人都懵了。

她怔怔地抬起头,视线触及苏培盛手中那枚散发着温润光泽的玉佩,眼眶骤然烧红。

她慌乱地将月琴推到一旁,以一种近乎摔倒的姿势,重重匍匐在地。

声音是碎的,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臣妾……臣妾惶恐!臣妾卑贱,万万不敢领受!”

“朕给你的,你便拿着。”

皇帝的语气里没有半分商量的余地,尾音却勾起一丝玩味。

“怎么,嫌朕这块玉,配不上你那首新曲?”

“臣妾不敢!臣妾万死不敢!”

玉笙的额头死死抵着冰凉坚硬的金砖,蓄了许久的泪水终于滚落,砸在地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水渍。

“皇上天恩浩荡,臣妾……臣妾粉身碎骨,亦无以为报!”

“行了。”

皇帝似乎不愿再看她这副感激涕零的模样,又或许是被那滚烫的泪搅乱了心绪。

他站起身,龙靴踏在地上的声音,每一步都踩在玉笙的心跳上。

他走到了她的面前。

“起来。”

玉笙颤抖着,撑着地面站起,头垂得更低,几乎要埋进胸口,不敢让自己的任何一丝狂喜与野心,泄露在帝王的眼皮底下。

皇帝没有让苏培盛代劳。

他亲自拿过那枚玉佩,抬起玉笙的手,不容分说地,将那枚温热的玉,按进了她的掌心。

“拿着。”

他的指尖,带着灼人的温度,在她冰凉的掌心皮肤上,重重一压。

那触感,让玉笙浑身都过电般地一颤。

“夜深了。”

皇帝收回手,声音压低了些许,目光转向皇后。

“这曲子听得朕心里发空,静不下来。”

“让她跟着去养心殿,给朕磨墨吧。”

这句话,决定了她今夜的归宿。

皇后立刻起身,脸上的贤惠与大度,堪称六宫典范。

“是,皇上说的是。这孩子能得皇上青睐,是她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她转向玉笙,眼神亲昵,又带着主母不容置疑的威严。

“还不快跟上?用心伺候皇上,莫要失了本分。”

“是……臣妾遵旨。”

玉笙死死捏紧了掌心那枚玉佩。

那上面还残留着帝王的体温,像一块烧红的烙铁,将她的过去、她的卑微、她的恐惧,全都烙成了一片虚无。

从今往后,只有这条登天之路。

她跟着皇帝明黄的身影,在苏培盛的躬身引领下,一步,一步,走出了景仁宫。

殿外的夜风,带着深秋的凉意,吹在她滚烫的脸上。

那一点点凉,让她被巨大狂喜冲昏的头脑,清醒了几分。

从景仁宫到养心殿的路,她走过。

上一次,是匍匐着,去求一条活路。

而这一次,她脚下踩着的每一块金砖,都像是通往云端的阶梯。

步步登天。

***

紫禁城的风,从来只吹向得势的人。

玉答应这个名字,一夜之间,重新被风吹回了六宫的耳朵里。

景仁宫一曲新词,换来天子贴身玉佩,更被带回养心殿留宿至天明。

这份荣宠,几乎要将“玉答应”三个字烫出金边来。

翊坤宫内,碎裂的瓷器声响了一整夜,像一曲无人敢听的挽歌。

而春熙殿,温暖如春。

孙妙青倚在窗边的软榻上,青珊正力道适中地为她捶着腿。

她听着小卓子将宫里的传闻学得活灵活现,指尖却慢条斯理地剥开一颗紫红的葡萄。

“皇后这一手,釜底抽薪,借尸还魂,玩得真漂亮。”

她将晶莹的果肉送入口中,甜美的汁液瞬间在味蕾上炸开。

年羹尧前脚倒,华妃这棵大树便摇摇欲坠。

皇后后脚就将玉答应这颗早就埋下的闲棋推到台前,精准地卡在华妃失势的权力真空期。

一刻喘息的机会,都不给旁人留。

孙妙青的视线投向窗外,今日天光正好。

她笑了。

“走,咱们也该去给皇后娘娘请安了。”

“今天这出戏,可比昨天精彩多了。”

景仁宫正殿,今日的气氛堪称一绝。

一殿的女人,心思各异,却都摆出了一副风平浪静的端庄模样。

唯独翊坤宫那位,告了病。

谁都清楚,年妃娘娘这是病了,病在“失势”两个字上。

凤位上的皇后,气色红润得惊人,眼角眉梢的得意几乎要满溢出来。她甚至换上了一身绣着百鸟朝凤的明黄吉服,那份华贵,是在无声地宣告着谁才是最终的赢家。

玉答应跪坐在她不远处,一身崭新的水绿色宫装,头上的珠翠不多,却件件是精品。

她低着头,那姿态恭顺到了极点,可满身被皇恩浸透的荣光,却怎么也藏不住。

殿内安静得诡异。

“华妃既然身子不适,就让她好生歇着。”

皇后终于开口,声音还是一如既往的温厚。

“剪秋,把我库里那支老人参送去翊坤宫,给华妃妹妹补补身子。”

一句话,让殿内数人心中同时冷笑。

这是嫌华妃那口气,断得还不够快。

皇后的目光在殿内缓缓扫过,最后,精准地落在了孙妙青身上。

“慧嫔怀着双胎,最是辛苦,其实不必日日来请安。”

孙妙青抚着自己高耸的腹部,笑意温软,仿佛全然不知殿内的暗流。

“能日日见到皇后娘娘,是臣妾的福气。”

“总在宫里闷着也无趣,出来走动走动,听姐妹们说笑,臣妾这心里才敞亮。”

她话锋轻轻一转,目光落在了身旁的安陵容身上。

“说起来,还是和贵人最是用心。昨儿臣妾还见她给皇上新绣了个荷包,那双面绣的并蒂莲,真是巧夺天工。”

“臣妾想着,皇上为朝事烦忧,正需要这些雅致物件儿宽宽心。”

这话,既捧了安陵容,又是在向皇后表明,自己的人,懂得分寸,只会在细微处讨皇上欢心,绝不觊觎更大的恩宠。

安陵容立刻起身,声音柔得像水。

“慧嫔娘娘谬赞,不过是些拙劣手艺,难登大雅之堂。”

皇后脸上的笑意淡了些,只不咸不淡地应了一声。

“和贵人有心了。”

她的注意力,显然不在这里。

那审视的,带着一丝怜悯与玩味的目光,最终落在了菀嫔甄嬛的身上。

甄嬛今日穿得素净,一件月白色长裙,脂粉未施。

即便如此,那隆起的腹部和眉宇间无法掩饰的倦色,也让她成了众人视线无声的焦点。

她能感觉到那些目光,像无数根细小的针,扎在她的身上。

掂量,审视,还有幸灾乐祸。

甄嬛放在膝上的手,一寸寸收紧。

晨省散后,众人鱼贯而出。

甄嬛刻意慢了半步,走到了愉贵人沈眉庄身边。

“姐姐。”

她轻声唤道。

沈眉庄的脚步没有丝毫停顿,目不斜视,仿佛身边空无一人。

“姐姐,我知道你还在气我。”甄嬛快走两步,声音里透着一丝急切,“你我多年姐妹,难道你还不信我?”

沈眉庄终于停下脚步。

她侧过脸,那张向来温婉的脸上,此刻只剩下冰冷的霜。

“信?”

她重复着这个字,唇角勾起一个自嘲的弧度。

“我信你甄嬛,可我不信这吃人的后宫,更不信那善变无常的君心。”

“眉姐姐……”

“菀嫔娘娘。”

沈眉庄的称呼,像一把刀,瞬间划开了两人之间最后的温情。

“您如今圣眷正浓,又身怀龙裔,还是别与我这失势之人多费口舌了。”

“免得,又惹一身腥臊。”

说完,她再不看甄嬛一眼,带着采月,决然而去。

甄嬛僵在原地,秋日的风吹过,她却觉得那风是从骨头缝里刮过去的,带着刺骨的寒意。

回到碎玉轩,甄嬛一言不发。

崔槿汐端着安胎药进来,看着她失魂落魄的样子,心疼地叹了口气。

“娘娘,人心易变,不值得为此伤了龙胎。”

“我不是气她。”甄嬛的声音发涩,“我是难过。为何到了这宫里,姐妹情深,就成了一个笑话?”

“娘娘,您现在不能只想着情分了。”

崔槿汐将药碗放下,声音压得极低。

“您瞧,您怀着身孕,不能时时固宠。皇后立刻就推了玉答应,慧嫔也护着和贵人。”

“皇上的恩宠就这么多,她们多一分,您这里就少一分。”

“您若再没个自己的人在皇上身边,只怕……”

只怕这碎玉轩,很快就要冷下来了。

甄嬛的睫毛剧烈地颤抖起来。

是啊。

眉姐姐与她离心。

陵容……如今唯慧嫔马首是瞻,心思再难揣测。

这偌大的后宫,她竟成了孤家寡人。

“娘娘,”崔槿汐凑近一步,眼中闪着精光,“有句话,奴婢斗胆一说。”

“说。”

“碧答应……”

崔槿汐小心翼翼地吐出这个名字。

“与其让那些不知根底的外人得了这泼天富贵,倒不如……把这份恩宠,攥在咱们自己人手里。”

“肥水,不流外人田。”

浣碧。

甄嬛的脑海里,浮现出那张与自己有六七分相似的脸。

她想起了浣碧的野心,想起了她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小动作。

但她更想起了,自己如今的孤立无援。

与其便宜了皇后的人,便宜了慧嫔的人,为什么不能是她的人?

哪怕是一条养不熟的狗,只要链子还攥在自己手里,那也终究是自己的狗。

她的荣辱,都系在碎玉轩的兴衰上。

这盘棋,与其等着别人落子围杀,不如自己先下一子,搅乱棋局!

巨大的不安与被背叛的痛苦过后,一种近乎冷酷的决断,浮上了甄嬛的心头。

“槿汐。”

她的声音,已经听不出一丝情绪。

“奴婢在。”

“去,把前几日内务府新送的那匹流光锦拿出来,给碧答应做身新衣。”

崔槿汐眼中迸发出狂喜。

“是!”

“还有,”甄嬛从腕上褪下一支通体碧绿的翡翠镯子,“把这个也一并赏她。”

“告诉她,我身子乏,许多事都顾不上了。”

“皇上爱在御花园散心,让她得了空,多替我去看看,园子里的花草,开得还好不好。”

崔槿汐深深一福,那声音里是压不住的兴奋。

“娘娘放心,碧答应是个聪明人,她会明白您的苦心。”

当天下午,御花园里便多了一道流光溢彩的身影。

碧答应浣碧,穿着菀嫔亲赐的新衣,戴着那支惹眼的翡翠镯子,“巧遇”了独自散心的皇帝。

她那张酷似甄嬛的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泪痕,说不出的惹人怜爱。

“……姐姐身子重,日日只想安睡。臣妾怕她气闷,才想着来摘些新鲜桂花,回去给她做桂花糕吃……”

一番话,既是姐妹情深,更是绕着弯地替菀嫔诉说对君王的思念。

皇帝看着眼前这张熟悉的脸,烦闷的心绪,竟真的散了大半。

当夜,一道旨意传遍后宫。

皇上,翻了碧答应的牌子。

此后三日,天子的脚步,便在景仁宫的玉答应,延禧宫的和贵人,和碎玉轩的碧答应之间,来回流转。

一个声音酷似的伶人。

一个手巧恭顺的知己。

一个脸庞酷似的影子。

紫禁城里的旧人还没哭完,新人们已经热热闹闹地唱起了新戏。

春熙殿里,孙妙青听完小卓子的最新汇报,只觉得可笑。

甄嬛啊甄嬛,你终究还是走上了这条路。

把自己的妹妹,亲手推向了君王的床榻。

她抚着肚子,对一旁的青珊吩咐道:

“去,把小厨房新做的牛乳菱粉糕,给存菊堂的愉贵人送一碟去。”

青珊不解:“娘娘,这时候……”

孙妙青拿起一本闲书,声音淡然。

“这时候送,才最是时候。”

“告诉她,就说是我这个做妹妹的,怕她一个人心烦,送些甜食,解解闷。”

甄嬛和沈眉庄的决裂,才是她最好的机会。

一个失了宠、死了心的前朝重臣之女,比十个得宠的嫔妃都有用。

她看着书页,唇边勾起一抹无人察觉的笑意。

“这宫里,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只有,永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