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行周的第一批士卒如猛虎下山般扑上岸时,守军还在睡梦之中。
短暂而血腥的战斗瞬间爆发,又瞬间结束。
东岸阵地被迅速肃清,通往城下的浮桥,已然落入高行周之手。
“点火为号!”高行周抹去脸上的血水,厉声下令。
三支火箭呼啸着射向夜空,在河阳城南的上空炸开,分外醒目。
城中,一直在等待信号的赵延寿心头一震。
他深吸一口气,提刀走出府邸,直奔北门。
他以巡查防务为名,骗开城门守将,随即暴起发难,手起刀落,亲手斩杀了李从珂的死忠。
在他的亲信配合下,沉重的北门被轰然关闭,吊桥也被迅速拉起。
这一下,彻底断绝了李从珂向北逃窜的任何可能。
与此同时,高行周的大军已通过浮桥,如潮水般涌向河阳南门,喊杀声震天动地。
城内的守军本就军心涣散,此刻听闻南门被破,北门又被自己人关闭,顿时陷入了绝望的混乱之中,抵抗土崩瓦解。
李从珂被府衙外震天的杀声惊醒,当他披甲而出,接到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的噩耗:高行周夜渡黄河、南门失守、赵延寿反叛、北门已闭!
他踉跄着退回内堂,看着墙上悬挂的地图,面如死灰。
他知道,一切都结束了。
四面楚歌,天罗地网,他已是瓮中之鳖,再无生路。
“罢了,罢了……”他喃喃自语,眼中最后一丝神采也黯淡下去。
他不愿成为阶下囚,受那屈辱。
他拔出腰间佩剑,环顾着这座曾象征着无上权力的府邸,最后,横剑一挥,血溅梁柱。
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翌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这座历经战火的城池时,赵延寿亲手捧着李从珂的首级,跪在了高行周的马前,身后是缴械投降的数千降兵。
河阳全境,宣告归附。
百姓们经历了长久的战乱,听闻新朝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纷纷打开家门,夹道欢迎,期盼着一个和平的未来。
数日后,李昭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九朝古都——洛阳。
他没有选择立刻登基,而是身着素服,率文武百官,登上了象征天下中心的明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祭天大典。
他向上天祷告,宣告五代五十余年的乱世已经终结,一个崭新的王朝将由此开启。
大典之后,便是封赏功臣。
高行周、裴仲堪等元从宿将被加官进爵,而孙德昭、赵延寿这些归降的将领,李昭也摒弃前嫌,委以重任,用以安抚各地新附之心,其帝王胸襟,令天下归心。
庆功的酒宴在皇城内彻夜举行,丝竹悦耳,歌舞升平。
百官们觥筹交错,互相道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创新朝的喜悦与对未来的憧憬。
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似乎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安宁。
李昭端坐于御座之上,含笑看着殿下欢庆的群臣,胸中豪情万丈。
然而,就在这欢庆的顶峰,一名背插令旗、浑身尘土的传令兵跌跌撞撞地冲入大殿,嘶哑的声音划破了和谐的乐曲:“北境八百里加急军报!”
喧闹的庆功殿瞬间死寂,殿中百官脸上的笑容凝固。
传令兵跪伏在地,双手高高举起一卷用蜡封死的竹筒。
内侍匆忙接过,呈到李昭面前。
李昭撕开蜡封,展开那份来自北方的急报。
只看了一眼,他原本舒展的眉头便紧紧锁起,眼神中的笑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刀锋般的锐利和凝重。
那份军报上的字迹因书写者的急迫而显得潦草,却字字惊心——契丹可汗耶律阿保机,亲率二十万铁骑,倾国而出,兵锋已越过大漠,直指雁门关!
喧嚣的庆功殿瞬间死寂,殿中百官脸上的笑容凝固,只剩下御座之上,李昭那双骤然锐利如鹰的眼眸,以及他指间那份来自北境、重若千钧的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