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哥,这么晚了,还在研究他们?”苏晚走过去,轻声问道。
林长河抬起头,眼中带着思索的痕迹,他将一张写满笔记的纸推给苏晚看,上面是他梳理的几个要点:
成本极高:品牌溢价严重,物流、关税、营销推高最终售价。
反应迟缓:全球统一供应链,对中国市场变化响应慢。
渠道依赖:初期严重依赖少数高端商场和代理商。
文化隔阂:设计未必完全贴合中国消费者体型和日常习惯。
他用手指点了点“成本极高”和“反应迟缓”这两项,沉声对苏晚说:
“家伙是好家伙,但身子沉,转身慢。”
“咱们,身子轻,靠得近。”
他没有说太多,但苏晚瞬间听懂了他的潜台词:国际品牌虽有巨大优势,但也存在成本高昂、供应链反应慢等弊端。而“锦绣”凭借本土优势、灵活的供应链和对市场的近距离洞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他是在用他最擅长的方式,为她分析敌我优劣,寻找突破口,稳定她因巨大差距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爽点并非来自于立刻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法宝,而是来自于一种认知上的清醒与战略上的顿悟。
在苏晚和林长河各自从不同角度对国际竞争对手进行深入剖析,并多次交流之后,“锦绣”的核心决策层达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共识:
他们清晰地意识到了差距,不再抱有丝毫的侥幸或轻视心理。这种认知,不再是初时的恐慌与压力,而是一种冷静的、基于事实的客观判断。
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确了学习和超越的目标。
在一次关键的战略务虚会上,苏晚总结道:
“我们和国际顶尖品牌的差距是全面的,这是事实,我们必须承认。但承认差距,不是为了认输,而是为了知道该往哪里努力!”
“从今天起,‘奥黛尔’以及未来进入中国的其他国际一线品牌,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品牌塑造方式,学习他们的视觉呈现,学习他们的消费者沟通艺术!”
“但是,学习不是模仿,更不是跪拜!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第二个‘奥黛尔’,而是要在学习他们长处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身的文化底蕴、技术积累和对中国市场的理解,走出一条属于‘锦绣’自己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高端品牌之路!”
“他们用一百年走完的路,我们要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去追赶,去超越!这很难,但这就是我们‘锦绣’下一阶段的历史使命!”
这番讲话,掷地有声,为迷茫中的团队指明了方向。压力转化为了动力,差距明确为了目标。
“锦绣”这艘已然颇具规模的航船,在发现了远方那更为庞大、技术更为先进的“航母”之后,没有退缩,更没有迷失。它校准了新的航向,将对方既视为需要警惕的对手,更视为砥砺自身、迈向更深蓝海域的灯塔与坐标。一场新的、更为波澜壮阔的远征,就此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