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的秋日,天高云淡,清澈的河水映照着两岸肃杀的营垒。
持续的僵持,如同绷紧的弓弦,虽未发射,却积蓄着令人不安的力量。
诸葛亮深知,长久对峙,士气易堕,尤其对面是以隐忍着称的司马懿,必须适时展示肌肉,既提振己方军心,亦要狠狠敲打对岸,瓦解其负隅顽抗的意志。
这一日,晨曦初露,薄雾尚未在渭水河面完全散尽,五丈原至铁笼山一线的蜀军大营,便响起了不同以往的、节奏分明而雄浑的战鼓声。
不是进攻的急促,也不是防守的沉闷,而是一种带着炫耀与威慑力量的、庄严的韵律。
“丞相有令!全军集结,渭水秋操,开始!”
传令兵骑着快马,在各营之间奔驰呼喊。
很快,渭水南岸,靠近河滩的一片开阔地上,旌旗招展,甲胄鲜明,数万蜀军精锐依令而动,迅速列成数个巨大而严整的方阵。
阳光洒在将士们的盔甲和兵刃上,反射出令人心悸的寒光。
对岸北原魏军营垒中,哨塔上的士卒第一时间发现了异常,立刻吹响了示警的号角。
魏军将领们匆忙登上营墙或望楼,紧张地眺望南岸。
司马懿也在亲兵的簇拥下,登上了北原最高处的望台,他面色沉静,目光深邃地望向对岸那庞大的军阵。
南岸,一座临时搭建的木质点将台上,诸葛亮身披鹤氅,羽扇纶巾,虽面容依旧清癯,但精神矍铄,气度从容。
陈到全身白毦精钢甲,按刀肃立其侧,眼神锐利如鹰。
“开始吧。”诸葛亮羽扇轻挥。
首先接受检阅的,是令魏军闻风丧胆的元戎营。
随着令旗挥动,三个巨大的步兵方阵,迈着沉重而整齐的步伐,如同移动的钢铁森林,缓缓推进至河滩最前沿。
每个士卒皆身披重甲,手持几乎与人等高的巨盾,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身前架设的,那一排排闪烁着幽冷金属光泽的——元戎连弩!
“立定!展弩!”
指挥官一声令下,数千架元戎连弩在同一时刻被抬起,密密麻麻的弩箭斜指北岸天空,那一片冰冷的金属箭簇,在阳光下汇聚成令人头皮发麻的死亡丛林。
“预备——放!”
嗡!!!!!!!!!
并非齐射,而是为了展示持续火力而进行的波浪式射击!
第一个方阵弩机震响的余音未落,第二个方阵的轰鸣已然接上,紧接着是第三个!
机括的咆哮声、箭矢破空的尖啸声连绵不绝,仿佛永无休止!
黑色的弩矢如同三道衔接紧密的钢铁洪流,一波接着一波,掠过河面,狠狠地凿在对岸魏军提前设置的、用于测试威力的草人靶区和空地上!
草靶瞬间被撕得粉碎,地上插满了颤动的箭杆,如同瞬间长出了一片黑色的芦苇荡!
北岸魏军望台上的将领们,包括司马懿,脸色都变得极其难看。
他们不是第一次见识元戎连弩的威力,但如此密集、如此持续的火力展示,依旧让他们感到脊背发凉。
一些低级军官和士卒更是面露惧色,窃窃私语。
元戎营方阵演练完毕,沉稳后撤。
紧接着,大地微微震颤!
一支全身笼罩在特制白色镶边精钢札甲中的部队,如同雪崩般从侧翼杀出!
正是白毦兵!
他们没有列成呆板的方阵,而是以五十人为一队,展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突击演练。
“锥形阵,突击!”
随着小队长的指令,白毦兵瞬间收缩,如同一个尖锐的钻头,以惊人的速度向前突进,手中精钢长刀挥舞,寒光织成一片死亡之网,将预设的木质假想敌阵撕开一道缺口。
“散开!两翼包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