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亲征闹剧(2 / 2)

很快,整个五丈原蜀军大营如同一头苏醒的巨兽,无声却高效地运转起来。营寨栅栏被进一步加固,壕沟前的鹿砦拒马被检查清理,一队队弓弩手沉默地进入预设的射击位置,尤其是那些装备了元戎连弩的士兵,被部署在几处最关键、射界最开阔的坡地。营垒之间,旌旗有序移动,鼓声节奏分明,透露出严阵以待的森然杀气。

曹叡的龙舟顺利靠岸,两万魏军精锐迅速在南岸展开阵型。金色的华盖下,曹叡骑在御马之上,眺望着不远处的五丈原蜀军阵地。

与他想象中敌军因皇帝亲临而惊慌失措的景象不同,对面的蜀军营寨静悄悄的,除了那林立的旗帜和阳光下偶尔反射寒光的兵刃,看不到丝毫混乱。一种沉静如山、引而不发的压迫感,扑面而来。

这种冷静,反而让曹叡心中那股炽热的冲动稍稍冷却,生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

“陛下,蜀军防守严密,地势于我不利,是否先扎下营寨,再图……”一名随行的将领谨慎地建议。

“扎营?”曹叡眉头一皱,刚被压下的冲动又涌了上来,“朕御驾亲征,岂能未战先怯?传令!前锋营向前推进五百步,试探敌军虚实!”

数千魏军前锋,在将领的指挥下,小心翼翼地向前移动。然而,他们刚刚进入距离蜀军第一道防线约两百步的区域——

嗡!

一片令人牙酸的机括震鸣声骤然从蜀军阵地上响起!

黑色的弩矢如同骤雨般泼洒而来,精准地覆盖了魏军前锋的区域!正是元戎连弩!

箭矢密集而强劲,瞬间将魏军前锋压制得抬不起头,盾牌上叮当作响,插满了箭杆,不时有士兵中箭倒地。

魏军试图用弓弩还击,但仰攻劣势明显,箭矢大多无力地落在蜀军阵前。

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连对方营寨的边都没摸到,就在元戎连弩的打击下狼狈地退了回来,还折损了百余人。

曹叡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无比。

他亲临前线,非但没能提振士气,反而第一阵就受挫,这让他颜面何存?

“陛下,蜀军倚仗地利弩利,强攻恐伤亡惨重,不如……”又有将领劝谏。

“住口!”曹叡怒斥,他环顾四周,只觉得所有将领的目光中都带着质疑和劝阻,这让他更加烦躁,“今日若不挫动蜀军锐气,朕誓不回营!中军压上!朕亲自督战!”

然而,任凭魏军如何鼓噪,如何变换队形尝试攻击,五丈原上的蜀军就如同扎根在山岩上的松柏,岿然不动。箭矢、滚木、礌石,依托着完善的防御工事,高效而冷酷地收割着敢于靠近的魏军生命。那沉默的、高效的杀戮,比震天的喊杀更令人心悸。

从清晨到日暮,曹叡指挥大军发动了数次攻击,除了在蜀军阵前留下越来越多的尸体和哀嚎的伤兵外,一无所获。五丈原的防线,固若金汤。

夕阳的余晖将渭水染成血色,也映照着曹叡铁青的脸。御驾亲征的雄心,在现实冰冷的防御面前,撞得头破血流。他终于意识到,自己这场旨在挽回颜面的“亲征”,在诸葛亮和严阵以待的蜀军面前,更像是一场徒劳无功、损兵折将的闹剧。

“收兵……回营。”最终,他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四个字,调转马头,不再看那片让他尊严扫地的战场。

身后,是垂头丧气的魏军,和五丈原上依旧沉默矗立、仿佛在无声嘲讽的汉军旗帜。

这场由年轻皇帝意气发起的进攻,虎头蛇尾,黯然收场。而经此一役,魏军士气愈发低落,曹叡与司马懿之间那本就微妙的裂痕,也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