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些嗅觉敏锐的大臣,则从中感受到了更深层的东西——陛下对司马懿,既不得不重用,又充满了防范与制衡。
司马懿本人,在接到诏命时,依旧是那副恭顺谦卑的模样,伏地谢恩,言辞恳切,仿佛承受了天大的皇恩。
然而,当他退出大殿,转身走向宫外时,那低垂的眼帘下,锐利的光芒一闪而逝。
都督荆、豫二州!坐镇宛城!
这无疑是他权力生涯的一次重大飞跃。
荆、豫二州地处中原腹地,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坐镇宛城,向北可威胁洛阳(虽然他不会这么做),向东可直面东吴,向西则能俯瞰汉中,真正成为了手握重兵、镇守一方的方面大员。
更重要的是,曹休之死,曹真独木难支,宗室力量遭受重创。
而他在此次危机中再次被委以重任,声望和实力都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宛城……四通八达之地,亦是英雄用武之地。”
司马懿心中默念。
他仿佛看到了一条更加广阔的道路在眼前展开。
他深知曹叡的猜忌并未消失,这次的任命更像是将他放在火上烤。
但他不在乎。
乱世之中,实力才是根本。
他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在这个新的舞台上,继续默默地积蓄力量,编织自己的网络,等待那真正属于他的时机。
他回头望了一眼巍峨的皇宫,嘴角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随即迈着沉稳的步伐,消失在洛阳的街巷中,准备奔赴他那新的权柄中心——宛城。
司马懿督荆豫,标志着曹魏内部权力格局的又一次洗牌。
宗室力量的削弱与外姓大将的崛起形成鲜明对比。
这一消息,也很快被汉中的细作探知,迅速呈送到了诸葛亮的案头。
诸葛亮看着这份情报,久久不语,最终对身旁的陈到叹道:“司马仲达……真乃世之枭雄也。曹叡以此人制衡四方,恐非曹魏之福,却未必是我大汉之祸。且看这盘大棋,下一步,又当如何落子。”
曹魏的内部矛盾,在石亭之败后,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因为司马懿的再次崛起而变得更加深刻和复杂。
这一切,都让汉中的下一次北伐,充满了更多的变数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