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到重重抱拳,眼中燃烧着炽热的火焰:“丞相明鉴!守城,不过尽其五六分力!臣之构想,在于野战,在于攻坚!”
他走到一旁悬挂的巨幅地图前,手指划过汉中,直指关中平原:“未来北伐,出秦川,入关中,必面临曹魏骑兵冲击、坚城壁垒!我军缺马,难以与曹魏铁骑正面争锋。旧有战法,多以长枪结阵被动防御,或以弓弩远程覆盖,然杀伤效率有限,难以突破敌军坚固阵线。”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臣欲组建一支全新之精锐野战营,就以这‘元戎连弩’命名——元戎营!”
“构想如下:每营暂定千人。其中,六百人为连弩手,配备此‘元戎连弩’,作为核心火力!他们将不追求单兵格斗,专精于弩机操作、快速装填、协同齐射!战时,以前排重甲刀盾手为屏障,结成阵势,以连绵不绝的致命箭雨,覆盖、撕裂、摧毁正面之敌!无论是骑兵冲锋,还是步兵战阵,皆难挡其锋!”
“另外四百人,则为精选之重甲锐士!”陈到语气铿锵,“他们需披挂将作院能打造出的最厚重铠甲,手持大刀重斧,背负强盾!其职责有二:一为护卫连弩手,抵挡敌军突进、箭矢抛射;二待连弩击溃敌军阵型,他们便如猛虎出闸,突入敌阵,进行最后的清扫与碾压!”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诸葛亮:“丞相!如此配置,元戎营便如同一辆无坚不摧的战车!进,可凭连弩火力撕开缺口,重甲锐士扩大战果;守,可依仗连弩速射形成死亡地带,令敌骑步皆难逾越!此乃我大汉未来北伐,对抗曹魏骑兵、攻坚克险的……决定性力量!”
工棚内再次陷入寂静,只有炉火噼啪作响。几位老匠头听得心潮澎湃,他们没想到自己亲手打造的器械,竟能被赋予如此宏大的战略意义。
诸葛亮羽扇完全停滞,他深邃的目光在地图、连弩和陈到坚毅的脸庞上来回移动,脑海中飞速推演着这种新式战术在各种战场环境下的应用。他仿佛看到了在辽阔的关中平原上,蜀汉的“元戎”战阵如同移动的钢铁堡垒,喷吐着死亡的火焰,将不可一世的魏国骑兵成片射倒,将坚固的军阵撕扯得支离破碎!
良久,诸葛亮长长吐出一口气,脸上露出了自曹丕篡汉、刘备登基以来,最为舒展和振奋的笑容!他重重一拍陈到的肩膀(这个动作对他而言极为罕见),声音充满了决断和力量:
“妙!绝妙!叔至此构,思虑深远,直指我军命脉!以器械之利,补兵力之短,化被动为主动!此元戎营若成,必为克复中原之利器!”
他当即下令:“亮全力支持!即日起,将作院倾尽所能,优先保障‘元戎连弩’之量产与改进!所需钱粮、工匠、物料,一应优先拨付!白毦兵中,立刻着手遴选精通弩机、膂力出众者,以及勇武过人、可披重甲之锐士,着手组建元戎营!由叔至你亲自督导训练,摸索战法!”
“诺!”陈到肃然领命,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豪情万丈。
然而,就在这充满希望与激情的时刻,工棚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陈到的亲兵统领匆匆而入,脸色凝重,瞥了诸葛亮一眼,在陈到耳边低语了几句。
陈到的眉头瞬间皱起,刚才的振奋之色消退,转为一片冰寒。
诸葛亮察言观色,沉声道:“叔至,何事?”
陈到挥退亲兵,对诸葛亮低声道:“丞相,我们安排在江东的‘商船’传回密信……东吴那边,似乎对我们这将作院,异常‘关心’。近期有不少身份不明的探子,在试图接触我们的工匠,甚至……可能已经有人混了进来。”
诸葛亮羽扇再次轻摇,眼中睿智的光芒变得冷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元戎’之利,恐已引起江东忌惮。看来,我们在铸就神兵利器的同时,也得好好清理一下身边的蚊蝇鼠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