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攻心为上(1 / 2)

蜀汉章武四年,十一月。

夷陵城下的硝烟味中,悄然混入了一种无形却更为致命的武器——文字与谣言。

强攻受阻,奇袭受挫,陈到深知,面对陆逊这块硬骨头,必须开辟第三战场——攻心。

中军帐内,烛火通明。陈到面前摊开着缴获的吴军文书、俘虏的口供记录,以及“风媒曹”搜集来的江东情报。

他并未执笔书写檄文,而是对身旁几位被“请”来的军中书吏及一位以文采着称的参军口述要点。

“檄文不必长篇大论,但要狠,要准,要能戳到普通吴卒的心窝子。”

陈到声音冷静,如同打磨兵器,“其一,痛斥孙权背盟。细数其如何卑躬屈膝求借荆州,又如何翻脸无情、白衣渡江,行那偷袭盟友的卑劣行径!强调其无信无义,非人主所为!”

“其二,为关君侯鸣冤!渲染君侯之忠勇,水淹七军之威,及其被偷袭后之悲壮!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是在为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对抗替天行道的王师!”

“其三,煽动乡情。多写荆州籍士卒之无奈,为江东卖命却家眷沦落敌手,或备受猜忌。江东籍士卒则提其家中父老盼儿归,勿为孙权野心枉送性命!”

“其四,宣我大汉仁德。只诛首恶,胁从不问。凡弃暗投明者,赏金赐田!负隅顽抗者,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用词要直白,要粗砺,要能让识字不多的士卒听懂,能口口相传!”

马谡闻言,眼中放光,抚掌道:“将军深得攻心三昧!下官即刻草拟,必令其文如刀似箭,诛心裂胆!”

不过半日,数百份言辞犀利、极具煽动性的檄文便已书写完毕,并由书吏们连夜赶抄了数千份。

这些檄文并非写在昂贵绢帛上,而是用廉价的麻纸,字迹或许粗陋,却更显真实和迫近。

与此同时,另一条战线也已悄然开辟。

白毦“鬼雨”营的能手们,开始行动。

他们或伪装成溃散的吴军伤兵,或利用夜色潜入靠近城墙的废墟,甚至收买个别胆大贪婪的江边渔民,将精心编造的谣言,如同播撒种子般,悄无声息地送入夷陵城内及江南吴军营中。

“知道吗?汉中曹真大军又败了!魏国自顾不暇,根本没援兵来了!”

“听说成都又发来了十万援军,全是像白毦兵那样的精锐,带着会喷火的新式兵器,马上就要到了!”

“荆州那边好多县都反正了!就等着王师一到就开门迎接!”

“江东老家都快被山越人闹翻天了,孙权还要把我们耗死在这里…”

谣言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却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放大吴军的困境,夸大蜀军的强大和援军的临近,瓦解其抵抗意志。

数日后,一个无风的清晨。

夷陵城头和江南吴军营寨的守军,如同往常一样警惕地望着城外汉军的动静。

突然,汉军阵中飞出数十架改良过的轻型投石机,但它们抛射的不是致命的石头或弩箭,而是漫天飞舞的、雪片般的麻纸檄文!

纸张如同白色的鸟群,在空中散开,飘飘荡荡,落入城中、营内,甚至江面。

“那是什么?”

“是箭吗?”

“不是…是纸!”

守军惊疑不定。